从小听多了父亲筚路蓝缕的故事,又知道自己跌兄长在横渠书院怎么生活,韩钲不想回去被说是娇生惯养,不成大器。
不过他虽不说,下面还是有贴心人。
“二郎你先等一下,待小的先来收拾。”
……………………
小厮说着,手脚上更是麻利。
原本铺在床上的被褥给一把掀开,丢在了地上。只见那小厮从身后的背囊中拿出一个铜瓶,拧开盖子,手一翻,带着淡香的药粉便从瓶中洒到了床板上。
味道很熟悉,王珏想了一下,好象是和剂局成药坊卖的驱虫药粉。
方才那小厮带着哭腔回话时他没听清楚,现在听来,有点淡淡的关西口音,确切的说,是因为京腔有些别扭,所以才让几代开封人的王珏听出了其中一点关西腔调来。不过那老苍头却是标准的江南腔调,似乎是江西那边的。
那小厮细细的撒了一层药粉,才从背囊中拿出一条细麻布的床单,整整齐齐的铺好,又拿出一条毛毡,准备铺上去。
“太热了。”那位公子哥儿皱着眉头。
立刻就听见那老苍头在后面道:“夫人吩咐过,出门在外,宁可热着,不能冻着。”
公子不说话了,小厮也老老实实的将毛毡给铺上,然后又铺上了一层棉布被单。
麻布被单、毛毡、棉布被单。最后上面又是一层套了白布被套的薄被,这是身上盖的。但这还不是全部,让人睡下去的,是一条用绸缎缝起的睡袋。
好一通布置,不过是睡上一觉罢了。就让王珏都感觉身上发痒起来,好像自己床铺上的这层被褥上面爬满了跳蚤和臭虫。
这位贵公子站在车厢中,直等到下人将床铺整理了一遍,磨蹭了半天才肯坐下来。这番动作,落在王珏眼中,更加确认之前的判断。肯定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家中也必然是上等门第。
几名仆人身后的背囊,与神机营的牛皮双肩背囊相同款式。
自从禁军武备由皮甲全数改为铁甲,大量的牛皮就闲置了起来,这两年,闲置下来的牛皮很大一部分就被制作成背囊、内甲,还是有绳索。最为世人所知,正是那双肩牛皮背囊。比起包袱皮能装更多东西,也更适合走远路。但禁军之中,也只有需要出战的边军和神机营有装备。市面上仿造的不少,可真品牛皮双肩背囊,一直都是有价无市。
但相对于议政重臣的身份,区区军用双肩牛皮背包,可就算不了什么了。还有那睡袋,其实也是军用之物,不过军中多是皮毛所制。
待韩钲坐下来,王珏立刻凑了上去,下床后先行了礼,问道:“不知小哥是哪家的衙内?”
十四五岁的样子,就能坐上官车,这自然就是衙内。因为有臭味,就把仆人们都弄进官员的车厢,这也是衙内的脾气。
在朱门子弟眼中,没出身、没靠山的小官也就是个锦衣吏。过来后连个拱手见礼都没有,也不足为奇。
只不过一个门宦家的衙内,怎么会弄不到一个包厢,跑到这个下等官吏才会乘坐的车厢来?这就让王珏想不通了。
。
“二郎呢?!”
一声暴喝,上车之后便开始打盹的王珏顿时被惊醒。
睁开惺忪的双眼,抬起头来,就看见一个老头子正在车厢入口出训斥一名小厮。
“不是让你跟着二郎的吗?怎么一转眼就把人丢了?!”
老头火冒三丈,把那小厮呵斥得只抹眼泪。
王珏坐起身,左右望望,车厢中本来裹着毯子睡在床铺上的官员,现在一个个都醒了,坐起身望着吵闹声传过来的方向。
在车中的十几人,基本上都是品的小官,还有几个吏员,尽管能坐进官车,却享受不到单独的包厢。如果是携带家眷还有一丝希望能弄个小间,可惜在列的都是单身上路。
但在这里,几乎都是有品级、有俸禄、衣着青绿的官人,岂有一个老苍头在他们面前任意呵斥小子的道理。
只是所有人都跟王珏一样,在一旁冷眼旁观。
这个老苍头敢这么做,要么是没有眼色,要么就是心中无惧。
能在官宦门第做仆役,不长眼的都呆不长。敢当着十几名官员的面大呼小叫,怕是也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王珏看那老苍头和小厮身上的穿着,至少是议政重臣那一级。
“……议政……”
零碎的话声传入王珏耳中,车厢中看出这一点的不只是王珏一位。
“二郎!”老苍头一声大叫。
“二郎来了。”小厮也惊喜的叫起来,如释重负。
王珏探头看了过去。
出现在车门处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公子,只有十四五的样子。
他走进车厢,登时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人长得白净高挑,穿着倒是很朴素,衣服上没有刺绣之类的,身上也没有什么装饰,只在腰间系了一块玉。
但衣料是棉布,而且应该是贵价的陇西细布,一匹当在八贯以上。王珏曾经咬着牙为浑家买了一次,用掉了他一个月的俸钱。
在这公子进来之后,老苍头和小厮也进来了,且在他们身后,还有两个挎刀的护卫,一高一矮,却都是一脸精悍。除了那老苍头之外,其他三人身后都背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大号双肩背囊,看色泽是牛皮所制,而那小厮手中,还拎了一个方方正正的藤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