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水力的局限性太大,蒸汽机的作用无可替代。缺乏足够的工艺水准,同时自身也没有太多记忆,韩冈并不指望去造内燃机和电动机。现阶段的工业化的动力源,除了蒸汽机,韩冈想不出还有别的机器可以代替。
尽管韩冈很早就在《自然》上公布了蒸汽机的原理,《九域游记》中更是将原理和作用都说了个透,但能够实际投入使用的蒸汽机还是遥不可及。
不知道当年瓦特是怎么发明——好象是改造——具体细节韩冈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他相信,他给出的蒸汽机的原理和结构,应该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有飞轮、有连杆、有锅炉,当然还有装着来回移动的活塞的双向气缸。
只要工艺技术达到标准,数以千计的工匠、士人付出努力,蒸汽机就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当然,即是蒸汽机现在就发明,距离蒸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还有颇长的一段距离。
即使是再有二三十年的发展,蒸汽机想要拿来驱动船只和车辆,说不定还是达不到要求,但困于水力不足的纺织机械,却肯定可以摆脱河流的拘束。
可是要实现这一切,第一个是工艺上的问题,第二是材料上的问题,第三条最为重要,就是人的问题。
即使是气学内部,对设计和制造也依然有着偏见,所以韩冈之前才大发感叹。
宗泽比李诫看得更清楚,“相公一片苦心,世上又有几人能看见。”
韩冈利用小说话本来宣扬,又以利诱之,他做的一切,都不是寻常宰相会去做的。
“差得远了,朝廷为蒸汽机给出的悬赏不过一个小使臣,而辽人那边的悬赏,则是高官厚禄,全都齐了。”
韩冈贵为宰相,但受到的牵制依然很多,不可能凭着自己的心意,拿出朝官等级的文武官职来悬赏。而辽人那边,倒屐相迎的活剧,据说耶律乙辛已经演过好几次了。
“但中国技艺,岂是北虏能比?南京道的工匠,也远远比不上军器监和将作监的大工。”
“呵,的确如此。”韩冈淡然笑道。牢骚归牢骚,其实他并不是很在意耶律乙辛的举动。
辽国挣扎的越厉害,局面只会越好。
王安石变法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一道德,统一思想和意识形态。
但王安石没有做到,包括韩冈在内,一群人在跟他大唱反调,而韩冈也不认为自己一个人能够做得到。
不过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人能够阻挡,当工业化进程的大车开始启动,那些绊脚石也只会在车轮下被碾进泥地里。
韩冈要做的,只是保证起步阶段的安全罢了,之后,那就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了。
“明仲。”韩冈问李诫,“知道我想要借重你何事了吧?”
他满意的看见李诫点头称是,心中确信,这将是自然历史进程最新的一步。
。
从蒸汽机跳到了粮食,韩冈的话题跳得厉害,但内容却让李诫悚然而惊。
县令嘴里的一团乱麻,最多也是只是一县动荡,但宰相嘴里的一团乱麻,可就事关天下了。
他斜了一眼宗泽,中书兵礼房的检正公事容色不动,显然是早已知道内情。
李诫整理了一下思路,试探的问道,“相公,可是今年的收成……”
李诫反应极快,韩冈赞赏的点头:“江淮之地,这几年弃粮改棉的农户愈见增多,预计今年至少了百分之五。”
百分之五,乍听起来不是个值得宰相动容的比例,寻常官员听了,只会觉得韩冈是小题大做,可李诫精于数算,更了解国计,知道这个比例意味着多大的一个数字。
“会不会算错?据李诫所知,江左的粮价近年没多少变化。”李诫怀疑的问道。
“这是相公命人从棉布产量上推算出来的。”宗泽道。
李诫顿时无言。
韩冈家里种了几万亩棉田,天下棉布大兴也是韩冈开的头,他从这个角度来计算,绝对比看朝廷的账簿要准。
“江左纲粮事关天下,应当诏禁才……”李诫一句没说完,便停了。
根本禁不了的,想想就明白,这么赚钱的买卖,朝廷怎么禁?若是朝廷当真下诏,更会让西北棉商的后台韩冈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这件事也简单,只要江南的粮价涨上来,种粮比种棉赚钱,自然会有人弃粮改棉。
但他可不敢开这这个口,李诫更清楚,江南粮价上涨到底意味着什么。
宗泽道:“棉与粮食争地,而丝绢不占良田,江南棉田日多,朝中其实也多有议论。但棉布、棉絮保暖耐用,不是丝绵可比。”
李诫皱眉道,“若是两广出产能够再多一点,江淮的棉田的亏空也就能补上了。近年江淮粮价稳定,也”
“明仲这话说得好!”宗泽道:“江南的亏空,只能靠广东广西,还有荆湖两路。两湖、两广地多人少,虽多疾疫,但水土肥美,若将之开垦出来,。现在是苏湖熟,天下足。什么时候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就不用担心江南农户尽种棉花了。旧日两湖、两广的疾疫,多是天花、伤寒和腹蛊,如今有了相公的牛痘,天花不用怕了;若遵循相公的厚生制度,伤寒也难以传播;加上如何杀灭血吸虫,更不用担心腹蛊。假以时日,两湖、两广的出产,绝不会在江南之下。”
“禹贡中的扬州,土惟涂泥,田唯下下。千载之后,却变成了上上之地,非先人胼手砥足,岂得如此?”韩冈叹着,“只是千年时间,让人等不及啊。自章子厚平荆南,荆湖移民也推行了十几年,两路的出产要补足江南的缺口,也不是那么容易。”
江南现在改种棉花的田地大约只有百分之五,但随着棉布的普及,改种棉花的农户只会越来越多。人性趋利,即使韩冈贵为宰相,想要扭转这个趋势,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记得相公曾经说过,”宗泽回忆道,“新疆增产,无外乎移民,良种,还有改进耕作方法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