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12)

宰执天下 cuslaa 3515 字 8个月前

“其他相公只要听太后的吩咐就够了,沈知府可还要再请示了仁和县君才敢去做。”

“说的也是。”章辟光连连点头,“要是大府做了枢密副使。太后说要向东,县君说要向西,那可如何是好?”

“那只能降黄巢了!”

唐中书令王铎惧内,曾受命领军抵御黄巢。其出兵后,只带姬妾随军。其妻闻之大怒,紧追而来。听到这个消息,王铎慌忙召集幕僚,‘黄巢自南来,夫人从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处?’幕僚回答,‘不如降黄巢。’

这是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而当今的权知开封府沈括沈大府,若比起惧内来,却是半点不让先贤。

因此阴森恐怖的黑牢中,便又再一次响起一阵快活的哄笑声。

终于走到了牢狱的最深处,章辟光在一扇门前停下了脚步。

刑恕的牢房就在这里。

守在牢房前的狱卒上来行了礼,将门打开后便退到了一边。

“少卿,请。”章辟光伸手指向门中。

李达点了点头,并不辞让,举步跨进了牢门。

一走进牢房,李达举止神情立刻就变得沉稳起来。

一个笑眯眯的爱开玩笑的官员,变成了淮南路上让贼子夜不能寐的李二郎。

跟随入内的章辟光,也收敛了笑意,打量着这位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

惟有眉心聚拢起来的皱纹,微微泛着暗红色,仿佛第三只眼睛,难怪会被称为李二郎。

在淮南东路提点刑狱衙门中的三年,李达接连清理了一百一十七桩积案,平反了十七桩冤狱,由此名震淮东,这是他能在四十岁的时候做到大理寺少卿的主因之一——另一个,就是在大理寺盘踞了三十年的正卿崔台符、少卿韩晋卿这对老冤家,他们两人的恩恩怨怨终于宣告终结,在一个月之内先后致仕,据称是领会上意,不得不退,这样才空出了两个重要的位置。

李达围着地上的刑恕尸身慢慢的转了一圈,又上前从头到脚细细的查验了一遍。

手指甲很干净,整个人也没有多少死前挣扎的痕迹,喉间的绳索痕迹十分清晰,在脑后分八字,痕迹并不相交,看起来的确像是自缢的样子,但也只是看起来像。

李达直起腰,抬头看了看房梁,又看了看刑恕的身高,张开手掌在绳索上比划了一下。

刑恕的身高加上绳索的长度与房梁的高度比起来,至少差了两尺,普通的牢房应该就没办法了,但这座牢房里,却突兀的放了一张凳子,正常的牢房中可没这种东西。

而且凳子只是一桩,还有几处无法掩盖的漏洞,让李达觉得极为刺眼。

这是谁做的?

李达直起腰,不满的向后面看了一眼。

这活儿做得太糙了,开封府狱吏就这水平?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缢死。韩大参倒是与当年的石参政一般的爱说笑话。”

“平常见参政,都是望而生敬,没想到还有如此诙谐的一面。”

“这下大程便能安然脱身了。谁还敢说他是教坏了弟子?”

“圣人门徒三千,能称贤者不过七十二。总是圣人门下,也免不了有不肖之辈。何况韩参政都曾在大程门下求学,抵得过十个刑恕了。”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的是‘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讲的是教化的重要性。韩冈一句谐音的缢死,倒把圣人之言,与刑恕之死给挂上了钩。

许多时候,一个笑话往往比义正言辞的驳斥更有用。因刑恕而来、围绕在程颢周围的议论,在韩冈的一句谑语下烟消云散。

站在开封府狱前,大理寺少卿李达倒是很佩服韩冈。不是为了韩冈尊师重道的一面,而是为了他的心狠手辣。

刑恕若是想要自杀,早就自杀了。时至今日方才在开封府狱中自尽,要说没有黑幕,也要人相信。而眼下控制着开封府内外的,正是韩冈一党,幕后黑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可知道谁是幕后黑手,并不代表需要说出来。

任官在大理寺,平冤狱、断积案,这是李达的本职工作。但李达不觉自己有必要为枉死的刑恕喊冤,也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出头与韩冈为敌。

应付过去就是了。

李达想着,与开封府判官章辟光,继续谈笑风生。

李达与章辟光说笑了一阵,紧闭的开封府狱大门终于从内部被打开来。

木制包铁的大门厚达三寸,高近丈许。不知是上足了油,还是为了这些天进出频繁的人众,重新整修了一下,开启时没有一点声音,静静的将门后的世界展示了出来。

大门在李达等人面前敞开,一股腐臭阴湿的风便扑面而来,几声惨叫若有若无,从监狱深处传入人们的耳中。

站在门前,向内望去,入口后深深的长廊黑洞洞的,仿佛聚集了无数冤魂的巢穴,让人望而却步。

大理断刑少卿李达,毫不犹豫的抬起脚,走了进去。

大理少卿分为左右两人,左断刑,右治狱。断刑少卿决断诸路狱案,治狱少卿则推治刑狱。

这一次的大逆案,太后交由开封府审理。在开封府审结上报之前。刑恕好歹是重要的犯官,他的口供关系到整件案子的内幕。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自缢,大理寺不能视而不见,李达便是被派来查验其尸身,到底是自尽,还是被人灭口。

开封府的仵作早写好了验尸的单据,李达也看过了。在发现刑恕自缢后,仅仅是将他解下来试图救治,发现没救之后,并没有搬动尸体,而是立刻上报。

这是开封府上报的内容。一层层的传递,一直抵达了御前。

但这些文字,他是一点不信,他只信自己的眼睛。

狱中廊道两侧牢房,塞满了男女老幼各色人等。

整个开封府狱,已经为大逆案的相关人犯及其亲属所填满。因其他罪名而被拘入开封府狱的囚犯,则全都转移到另外的地方。

牢房明显经过了清理,但多年积累下来的腐败气息,却残留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