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13)

宰执天下 cuslaa 3438 字 8个月前

到现在为止,吕嘉问还没有发现韩冈有任何寻找同盟者和支持者的表现,所有在京的侍制重臣,都没有表态要支持韩冈。

吕嘉问并非一厢情愿,他对此还是经过了一番调查。尤其是为了联手阻击韩冈,作为御史中丞的李定,将他的权限发挥到淋漓尽致。

据李定调查,韩冈与外界的联络,这几日并没有大幅增加,甚至减少了不少——多半是为了避忌人言,免得为人嘲讽讥笑。

此外,在两府之中,除了苏颂之外,就找不到其他支持韩冈的宰辅了。王安石就不用说了,章惇也完全不表态。

章惇跟韩冈的关系是不错,但从宫变之后,章惇与韩冈的交情就日渐疏远,虽然表面上完全看不出来。但宫变当日朝会后的反应,吕嘉问能看得十分清楚。而且章惇在这件事上不表态,就已经将态度表现得极为明确了。

上至宰辅,下至重臣,能够给韩冈助力的人选越来越少,到了最后,连翻盘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但吕嘉问还是要确定一点,必须要让韩冈进不了前三。

大体上,这一次的廷推,有一个难点必须跨过去。

韩冈的提议,并不是选出来便能够就任,而是必须要太后从三名被选中者里面再挑选一人出来。

极端点说,如果二十六票中有十三票选吕嘉问,十二票选李定,只有一票选韩冈,但只要韩冈是在前三之列,那太后也必然会选择给韩冈一张清凉伞。

一旦韩冈在三人之内,那么结果就必然注定,其他人就都可以去睡了。谁能争得过他?

不过一旦韩冈名讳出现在三人之外,情况就会陡然不同。那时候,就是韩冈本人,也别想改变这个结果。

吕嘉问并不担心太后会否决这样的一次没有韩冈名讳的选举。

这个廷推提案是韩冈提出来的,如果太后直接否决,一个不选,那么丢脸最大的还是韩冈——多一番波折完全是画蛇添足,到最后,一切还是要秉承太后的心思。

幸好韩冈太过托大,他的自负,让他没有去联络一众重臣,仿佛他天然就应该成为宰辅。可是其他人都不这么想。如此一来,莫说是第三,就是第四也不是不可能。

“学士。小人有事禀报。”刚刚离开的何二突然又书房外面叫门。

“什么事?”吕嘉问让他进来。

“小人今天在外面听到一些谣言,方才忘了说。”

“什么谣言?不算重要的就明天再说。”

吕嘉问没什么精神的摆了摆手,黄履一确定,通宵了两天的疲惫便彻底的爆发了出来。

“嗯……学士,小人不知重要不重要,只是之前去奔丧,却是听见有人在议论学士。”

“说,快点,”吕嘉问催促道。

“就是有人先骂学士,然后另一人又抱怨,又是三个南人。”

吕嘉问闻言一下跳了起来,然后稀里哗啦一阵响,,桌子椅子都给他带翻了。

他脸色铁青,“什么南人北人!”

夜阑人静。

吕嘉问尤未入眠。

已经是三更天,他仍坐在桌前,在煤油灯下读着书。

他连着两个晚上都熬了夜,眼白上密布血丝,红得如兔子一般,但精神却反常的旺健。

每隔片刻,吕嘉问便会将手上的书册翻上一页,但这本早就倒背如流的《三经新义》,他却半点也没看进去。

若不是出自王安石、吕惠卿等人之手,又是新党的核心理论,这等枯燥无味的书又有什么好看的?

自从入朝为官以来,除了《三经新义》出版,以及道统之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他连九经也没有再翻过。

但为了能与王安石、吕惠卿关系更紧密,吕嘉问当初在三经新义出版后,只用了三天便将十万字的著作,硬是从头到尾给背了下来。

在吕嘉问眼中,这世上的东西截然两分,于己有用,以及于己无用。

而人,也一样如此。

在还没等到一个有用之人的回复前,吕嘉问就算躺到床上,也是一样睡不着。

油灯中灯油一点点的减少,但吕嘉问等待的消息却始终不见回音。最后他烦躁的将手上的书丢了下来,呆然的望着窗外。

不知过去了多久,昏沉的纸灯笼照亮的走道中,终于有了一点明亮的光芒。

透过玻璃窗,一盏灯笼飞快的接近吕嘉问的书房,而灯笼后的光影中,两条人影疾步前行。

很快,门外传来唤门声:“学士,何二回来了。”

吕嘉问停了一下才出声回应:“进来吧。”

“学士。”何二进来后行了礼,便递上一封书信:“这是黄侍制的回信。”

“嗯。”

吕嘉问的神情出奇的平静,完全不见之前的烦躁。只是伸手从何二手上接过回信,却仿佛强抢一般。

只是展信一看,吕嘉问便难以自抑叫了一声,“好!”

‘欲将何物助强秦’,仅仅是王安石的一句诗。但已经说明了黄履的态度。

何二垂首待问,聪明的不去关注主人的失态。

吕嘉问兴奋了须臾片刻,便放下了信,和声问道:“黄安中还说了什么?”

“黄谏院看了学士抄的王平章诗,就一直在说王平章诗词好。不过之后还拿了苏轼的文集,说了这一回苏轼死不足惜,可惜了他的诗文要受牵累了。”

“什么《文集》?”

“《钱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