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上了三柱香,为亡父祈求冥福,然后问韩冈。
韩冈摇摇头,“离开封图书馆太近了。”
他更希望两家图书馆能离得稍微远一点,这样才能能普惠更多人。
“近又如何?”
“我这个馆长难道不要担心买卖好坏?人气多了,才能聚才啊。”
韩冈好象是生意人的口气,但王厚知道他想聚的是什么‘才’。
“说起来这馆长的称呼真的不怎么样,怎么不起个好点的官名?”
“可以了。难道还能是提举皇宋大图书馆?”
“不带使职,不加学士,就是一个光秃秃的馆长。朝廷也真拉得下脸皮的。”
“朝廷能同意设立大图书馆就可以了。没听过善财难舍四个字吗?要是跟韩、蔡二位相公说一下,用建图书馆的钱钞,换个大图书馆使的虚名,你看他们愿不愿意。”
朝廷前日已经下令要在东京城中成立皇宋大图书馆,面向普罗大众,由刚刚卸任的前宣徽北院使、资政殿学士韩冈出任馆长。不仅仅是王厚,很多人对图书馆没有起一个更有蕴意的名字颇有微词,但韩冈的态度则是越直白越好。
前后走了一遍,韩冈也没注意到寓居在其中的考生们,跟王厚道:“换个地方吧。再走走。”
王厚哪里会有反对的意见?与韩冈一起出来,上了马,向另一处要查看的地点赶过去。
“对了玉昆,方才就想问了。”王厚在马背上问道,“早间在驿馆里面听人说,日本败了,向辽国割地称臣。每年要缴岁币白银百万两,黄金十万两。这事是真是假?”
“日本败了是真的。”
辽国这段时间在日本高歌猛进。来去自如的骑兵战术,让数百年只在岛屿中上进行小规模战争的日本守军吃足了苦头,两次会战据说皆以全军覆没告终,被攻下平安京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缴纳岁币百万两银,十万两金就纯属胡说八道,把现在的日本朝廷卖了都没那么多钱。”
王厚啧了一下嘴,“我就说嘛,果然是胡扯。”
“若辽人当真夺取了日本,当地的金银矿藏便能为他们所利用,若是全都能挖出来,说不定还真能有那么多,至少白银不会少。”韩冈又补充道,“只是那些矿藏还都埋在地里呢。”
在前一期的《自然》中,因为辽国入寇日本,所以里面有几篇地理文章都与日本有关。其中韩冈还化名写了一篇,以铁、铜、银、金为例,说金属分轻重,越轻的在地表越多,越重的地表就越少,都沉在地底深处。只有火山从地底喷发出岩浆,能将地底的矿藏给喷出来。日本多火山,理应金银矿居多。
这是明摆着下套,让辽国尽量多的输送兵力去日本,反过来逼迫朝廷向海军加大投入。也因此,日本多金银的谣言也传了出去,
。
【下一更在五六点。晚上的一更照常。】
素净惨淡的正旦已经过去了。
大宋及其诸多藩属国的亿万子民,终于辞别了动荡不安的元丰四年,迎来元佑元年的新春。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纵然依然还是在丧期之内,但赵顼的死已经在民间沉淀下来。提起来叹几声,不提的也没人去挂念,该过日子的还是过日子。排除掉离奇的死因,那仿佛杂剧中的故事,剩下的,也不过是十几年来,又一个驾崩的皇帝。
对宗泽来说,虽然身边还时时有人提到,但也不是需要特别关心的事了。
今年的进士科举将照常进行,迫在眉睫的礼部试,更让如他这般的贡生感到紧张,并无余暇去考虑无关紧要的问题。
除了吃饭睡觉,宗泽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汝霖,狗肉炖好了,要吃吗?”
门外传来邻居周文璞的声音。同为考生,周文璞也没时间出门,不过他有个好伴当,能在寺庙里借锅烧狗肉。
“狗肉啊。”宗泽摸了摸嘴边的燎泡,钻心的疼,推门而出,向周文璞带着歉意道:“多谢宗琳兄美意。不过今天是不行了。不知是不是这段时间常吃狗肉吃的,火气太盛,燎泡总不见好,得上吃几天清淡的。”
“你也不吃,伯才兄方才也说吃不了了。难道让小弟一个人吃不成?”
“还有多少?”
“做了实验的有几十只。说是毒死的,都不肯吃,你看看,多浪费?!”
“是浪费。”宗泽附和着,他是不在乎,出身江南人,河豚都吃过,还怕被毒死的狗肉吗?
“说实话。小弟乡里多山,山中多猛兽。野猪常见,大虫也不少。那些被猎人用药箭射杀的野猪、大虫,拿出来有谁会不吃。药箭上涂抹的可都是见血封喉的剧毒。一点烟气算什么?烟熏的肉吃得多了。”
周文璞扯住宗泽絮絮说了一通,方才告辞离开,多吃、多话,这样算是他放松考前心情的一种手段。
宗泽也是一样,所以能体会周文璞的心情。他自己能调节,但有时候与朋友一起大吃一顿效果会更好一点。尤其是最近,与周文璞一起把狗肉吃得太多,几乎都吃伤了。
之所以近日常有狗肉入肚,倒是多亏了《自然》和韩冈。
太上皇之死,离奇古怪。照常理,京城中多会为此产生谣言,而且肯定会不利于太后,或说她暗害上皇,或说是她护持不利,让别人暗害了上皇,然后将事情推到才六岁的小皇帝身上,甚至可能会与太祖皇帝之死联系起来。
但韩冈的出面,却让谣言没有了传播的土壤,给太后和宰辅们减轻了无谓的压力。
那并非是空口白话的辩解,而是一个有关炭毒的实验。
在新一期《自然》期刊中设计出来的验证炭毒的对比实验,是拿着最常见的狗来做试验品,一次就要同时做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