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内侍被领了进来,是宋用臣。
宋用臣一见到韩冈,草草行了一礼,便立刻说道,“韩宣徽,太上皇后有旨,请宣徽立刻入宫。”
就是在灯光下,宋用臣的脸色也是惨白的。
情知有变,疾步从房中出来,让左右都远避,韩冈询问着原因。
“什么事这般着急?”
宋用臣却摇头不肯说,只是说道:“请宣徽速速入宫。”
韩冈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不再多问,命人准备马匹,又去召集亲随,然后进屋更衣,准备返回皇城。
“宣徽,能不能快一点。”韩冈进去换了公服,片刻时间,宋用臣已是急着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太上皇后正等着宣徽你呢。”
坐骑还没牵来,就被这样催促着,韩冈语气含怒,“慌什么?出门了也得慢慢走。朝廷重臣夜中在京城狂奔入宫,你这是想让京城都乱起来吗?”
“宣徽!慢走不得啊!千万慢不得!太上皇后在等着宣徽!”宋用臣急声催促,却还是不肯说明原因。
韩冈又瞥了他一眼,然后一言不发的仰头向天。
望着被阴云和雾霾所笼罩的夜空,韩冈沉默不言。就是白天时,也是全然一片模糊,完全看不到天空上的蓝色,现在更是没有半点星光。
宋用臣急得跺脚,又不知道韩冈在做什么,更担心惹来周围的注意,也不敢大声说话,只能一个劲的小声催促,如同拉锯一样,不断的来回反复。
在名为宋用臣的噪音源之前,韩冈终于低下头来,盯着宋用臣:“可是福宁殿有变!”
韩冈的话石破天惊,就像是一把刀切开了宋用臣最后的心理防线。
宋用臣怔住了,他隐藏在心中的消息,竟然这么快就给韩冈看透了。心中上下翻腾,站在那里一时动弹不得。
‘这是夜观天象知道了真相?’
宋用臣心中惊悸,不知该做出什么反应。
韩冈一贯不喜欢夜入皇城,都是在担心有人在皇城内布下陷阱,局势变化的时候,这些事防不胜防,让他心中很没有安全感。但现在宋用臣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让韩冈不用再做无谓的猜测。
坐骑牵来了,人也齐了,韩冈也不再耽搁。
“走!”他跳上马,照空就是是一鞭。
现在慢不得了!
。
沈括心不甘情不愿。
虽然他被招来时,已经听到了一点消息,知道李肃之的表现不能让太上皇后和两府满意,找自己去是为了替换不适任的李肃之来指挥灭火。
但朝廷给他的并不是专责灭火的临时差遣,而是直接要让他取代李肃之的开封府知府之位。
沈括对此并不情愿。
翰林学士与权知开封府与两府的距离是相当的,而清贵之处,则远远过之。平日只要向天子负责,再写一写诏命制诰,就没什么事了。不像开封府,事务繁芜,千头万绪,要一天忙到晚。但做事都是无功有过,总会有人抱怨。开国以来,赵氏之外开封知府,几乎没有一个是任满三年,然后离开这个位置。
但这是太上皇后和宰辅们共同的要求。
沈括怎么敢拒绝?
韩冈也没有帮沈括逃掉这份苦差事,他也很期盼沈括能尽快将这场火灾给压下去。
如有可能尽快熄灭大火,若是难以做到,也要设法让火势不能蔓延。
现如今,还在京中的重臣中,能够立刻担任开封府知府,且有过一定军事经验的,沈括是第一人。而且以沈括与他韩冈的关系,调动厚生司中的医疗资源也很容易。
而且两府宰执不能轻动,如果沈括还不行的话,在京百官之中,还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他韩冈了。
就韩冈本心而言,他也并不想成为字面意义上的救火队员。他对救火完全没有经验,真正指挥起来,并不会比沈括更合适。而且真要轮到他上场,局势败坏到什么样的地步就可想而知。韩冈是决不愿看到那样的场面。
沈括低着头,沉默不语。
太上皇后,两府宰执,以及算得上是恩主的韩冈,都要他接任开封府,他纵然不甘心,也不敢直接拒绝。
片刻之后,他抬头向向皇后道:“请殿下给臣以全权,为防火势蔓延,不得已时就必须拆屋拒火,清除火场周边屋舍。但开封城东,军民数万户,一旦拆屋,必惊动十数万百姓。此事不得殿下应允,臣不敢擅专。”
“这当然可以。”向皇后十分果决,“拆屋拒火之事,沈卿可全权处分,宜春苑、玉津园都随你拆,只要不能让火势扩大就行。”
停了一下,向皇后又道:“莫说宜春苑、玉津园,就是金明池、琼林苑都能拆。此等游玩之地,拆了也不可惜。若有人敢于阻碍,以纵火论。其中官宦,可追夺告身。”
真要拆到城南南薰门外的玉津园、城西景耀门外的宜春苑,开封城早保不住了。而金明池和琼林苑也都在城西。但向皇后有这份心就够了。城东没有皇家园林,但官府和私家的园林、酒楼还是有不少处,无一不是背景深厚。而且城东多仓库,在其背后,也是多少显贵的身影。
只有拿到了向皇后给的尚方宝剑,沈括才能无所顾忌的去拆这些宗亲国戚、勋贵豪门的产业。
“得太上皇后应允,臣便无后顾之忧了。火情紧急,臣不敢多耽搁,这就去与李肃之交接。”
沈括行了礼后,就立刻起身,告辞出门。跨过殿门的果断,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韩冈目送沈括离开,心中为他默默祈祷,祝他一切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