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13)

宰执天下 cuslaa 3318 字 8个月前

这就是口碑的问题了。

不过韩冈对沈括还是有些信心的。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沈括欠了他大人情。

前几年韩冈在京西主持襄汉漕运,又修筑方城轨道,韩冈把快要被贬官的沈括拉过来做事,应为多得沈括之力,只能说是互帮互助,不算是恩德。但沈括长子沈博毅,却是曾在韩冈幕中做过幕僚的。事后被韩冈荐举,进了国子监的内舍读书,两年前升入上舍,接下来的一年中,四次考核皆在上等,直接被授予了进士出身。

沈家内部不睦,有续弦张氏干扰,沈博毅想安心学习都难。没有韩冈帮忙,他考不中进士。沈括家支出都给张氏看得很紧,沈括两次要支援儿子,都给张氏抓住,后来沈博毅在国子监的花销,都是韩冈帮忙给的。之后次子沈清直被张氏赶出家门,也是韩冈帮忙,安排去了关西的横渠书院读书。

这样的情况下,沈括还敢背后捅韩冈的刀子,传出去,谁还敢用他?何况以现在韩冈的地位,沈括只要不糊涂,就不会做出那等天怒人怨的蠢事来。韩冈觉得,可以怀疑沈括的人品,但至少没必要去怀疑他的智商。

想是这么想,但实际上韩冈还是防了一手,至少火器局的事,他就从来没想过要借重沈括的本事。

火器局……肯定是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毕竟火器局关系到韩冈的未来计划,是重中之重。

但能不能做好,还是要看具体的主管。

韩冈现在有意让方兴来主持。

不是军器监,那个位置,从吕惠卿、曾孝宽和韩冈开始,从来都是在京百司中最热门的职位之一,最少也要侍制以上的重臣才能镇得住。只是军器监下的一个小小分局。就像是斩马刀局、板甲局一样,是个具体的部门。方兴是朝官,只是没出身,靠熬资历是熬不上去的,只能靠功劳。

而军器监下的分局主官,官位都不高,方兴就任是高职低配,也算是贬谪了。这样各方面都能说得过去,不能说韩冈以权谋私。

方兴之前被弹劾,现在不可能会有事了。他跟着自己从白马到京西,是个能做事的人。但他被弹劾的事,使得韩冈心中也有些踟蹰。些许小问题可以容忍,那是官场上的通例,但因贪婪坏了正事,韩冈就不能容得下他。这就需要有人在旁边做好监察的工作。不一定要对军器、火器了解多少,只要有一颗想博取功名的心,向上爬的欲望远大于财货,那样就足够了。而具体的人选,韩冈也有些想法。

还要考虑其他情况,火药武器的安全性不可能有多高。如果全部放在京城内,出点意外,就能撼动京师。将危险性较高的部分设在京城外,那就好多了。

谈笑了一阵,冯从义告辞离开了。

韩冈遣走了使女,吹熄了蜡烛,就在黑暗中静静地坐着,考虑着之后的安排。

书房吱呀一声响,严素心高挑的身影走了进来,轻声问这:“官人?在里面吗?”

“怎么了?”韩冈突然出声。

严素心抚着胸口,吓了一跳,“怎么都不点灯?”

“黑一点也好。”韩冈笑道,拉着她坐了下来。搂着香软馥郁的娇躯,穿过敞开的轩窗,望着一角天空,“看天,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第二更。还有一更。】

扰了苏颂清静的罪魁祸首此时毫无愧疚,韩冈正热热闹闹的受着儿女的祝寿。

韩家的儿女足以称羡世间,连同照顾他们乳母、侍婢,站了满屋子。

大一点的韩钲、金娘和韩钟一个个捧着盛满米酒的酒爵,向韩冈说着祝寿词。

而小点的,则跟着哥哥姐姐说两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更小的还只会哼哼着,爹爹福寿。

韩家长子长女就要满十岁了,看着都开始长个头的儿女,韩冈也不由得心怀惆怅。

酒后歇息下来,邀了冯从义在书房说话,感叹着:“这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钲哥、金娘他们都这么大了。”

“也是啊。就转眼间的事。”冯从义啜着解酒茶,也回想起当年被兄长赶出家门的日子。

那时候他在江湖上漂泊,也不知哪天就倒毙在逆旅,当时所想,不过是能得个安稳,最多也仅仅是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哪里能想得到,会有如今的地位?几位同父异母的兄长,只能守着几百亩田地吃饭,而自己,动辄万贯。也只是一转眼的功夫。

韩冈多喝了一点,头有些昏沉,手扶着温润如玉的茶盏,“他们出生的时候,为兄还在熙河呢。当时王子纯也还在。”

“哥哥记错了吧,王襄敏那时候已经回京了。”

韩冈皱眉想了想,“哦,还真是的。”他笑了一下,“年纪一大,记性是开始变差了。”

“哥哥没多想才是。”冯从义笑道。

“或许吧。”

韩冈的心境现在很轻松,平常时说话都要在脑袋里转上一圈,今天喝了酒,轻松的心情泛起,倒也没那么多思多虑了。

再怎么说,压在头顶上那一重高山,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果是原本健康的皇帝给请下台,那样的话,肯定会有人设法助其复位。可为病重的皇帝公开叫屈,根本就落不着好。最后谁能给他奖赏?从皇帝变成了太上皇,天子就失去了护身光环。皇帝的话是圣旨,太上皇的话,朝臣可以毫不理会。

也许这样的想法很绝情,但韩冈并不觉得自己会亏欠赵顼什么,他给予出去的,远远超过自己所得到的。而他因为猜忌所受到的种种压制,也早已经将过去的那点情分都消磨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