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八)

宰执天下 cuslaa 4093 字 8个月前

不要以为当真可以表现一下御史的独立性,那样的御史,最多一两年就被打发出京城了。

可蔡京没空去考虑那些新晋的御史里行,如果他们能够以韩冈为目标,那还两说,可现在,他们还敢嘛?

回来才几天,不仅仅是民间和朝堂上大变动,就连御座之上,也换了一个人。被卷入波澜之中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静静一想,却觉得让人心惊肉跳。

其中肯定是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就是蔡京想要知道的。

看了看门外,蔡京心中焦急,他等的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

崇政殿再坐结束了。

一个个事前就讨论好的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并没有像过去那样,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宰辅们能争上一两个时辰都不嫌累。

宰辅鱼贯而出,韩冈也在其中跨出了殿门。

正常情况下,韩冈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去崇政殿,除非是以备咨询的名义给请过去。

另外,他新职位还没有给定下来——总不能让皇后和宰辅们在自己面前讨论这个问题。

不过大体上会被安排什么位置,韩冈心中也有数。他这个等级的官员,能做得差事,也就那么几个了。

韩家的门前,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韩冈的三十大寿,终究还是瞒不过有心人。

官场上钻营,只要有一条缝隙,就能无数人往缝隙里钻。比苍蝇为着臭蛋要厉害得多。

小小的巷子水泄不通,车马一直从巷口延伸出来。只在联通小巷的大街街口张望了一眼,韩冈掉头往另一条路走,“收起仪仗,从侧门回去。”

侧门也有人,而且还不少,但他们不敢像正门一样阻拦韩冈。让韩冈得以安稳的回到家中。

两天没有回家,王旖四女为韩冈能按时回家而惊喜难耐。但她们很快就为一份份礼单而苦恼不已。

“要记录的东西太多了。”王旖烦躁不已,“哪里来的那么多送礼人?”

周南一边麻利的给礼单撰写副本登记造册,一边让人去检查实际礼物符不符合礼单上的标准。“毕竟是官人的整生日,平常一点,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礼物。”

“你可知道,前些年,沈存中曾经另起炉灶,修了一份新的历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是那套奉元历?”

“是另外一套,与如今的历法若能同时发行,自家的脸皮再厚一点,一年就可以过两次生日了。”

严素心闻言笑了起来,“想起官人说得金老鼠和金牛的故事了。”

韩冈也轻笑,正要说话,只听见外面一片乱,好象是从正门处传来的。

一名家丁匆匆而来,“枢密,朝廷的贺生辰的中使到了。”

朝廷褒遇大臣,尤其是宰执官,一遇节庆,赏赐无不丰厚。但诸多赐物之中,却有涂金镌花银盆四只。

这是宰相的待遇吗?韩冈也不由得吃了一惊。

当年富弼寿诞,韩冈就看见富弼家里将几十年来得到的近百只银盆一溜排开。听说这是洛阳的风俗,当然,只存在于真正的元老之中。只有宰相,和曾任宰相的元老,在生日的时候才会得到这个数目的赏赐。

是想给外界一个信号吗?

现在给韩冈宰相的待遇,这样破格的赏赐,肯定是件麻烦。

韩冈暗暗叹气,这预感果然没有错。真的有问题。

【终于赶出来了,这是第三更。今天照旧三更,不会变。】

皇后并没有给宰辅们太多议论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崇政殿中。还带着六岁的皇帝。

这是理所当然的。

赵煦已经不是赵佣,不再是皇太子,而是君临亿万子民、坐拥万里疆土、手握百万雄师的大宋帝国的皇帝。

当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向皇后垂帘听政,代替的是卧病在床的丈夫,赵佣可以出现在朝会和崇政殿中,也可以不出现。但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太上皇后垂帘听政,是替年仅六岁的赵煦执掌国政。既然赵煦可以行动,那么他就必须出现在他应该出现的场合中。

向皇后和赵煦,先后坐了下来。

殿中的臣子们,也向从能力到年龄都远远不足以与他们相提并论的两位至尊,低头行礼。

隔了帘幕,向皇后没发现那个最让她敬畏的身影。

‘今天果然没有来。’她低声咕哝着,压力消减,一股安心感涌上心头。

王安石当然来了。早上的时候,赵煦率领群臣朝觐太上皇赵顼的时候,王安石就站在最前面。但朝会一结束,他就直接回去了。并不打算再参加之后的会议。

但韩冈却是来了。不过他最新的一份辞表也递了上来,从明天开始,肯定就不会再参加崇政殿议事。

“韩枢密。”

第一个被皇后点起,韩冈挺意外:“臣在。”

“今天是枢密的生辰吧。”

“母难之日,韩冈何德何能,竟劳烦殿下垂问。”

“嗯。”向皇后就这么一下结束了话题。

这种话说一半的方式,让韩冈不由皱眉。见鬼,他讨厌惊喜。

向皇后很快就开口说起另外一件事,“今日王平章递上辞表,另外还有一封奏章,称愿为吕嘉问作保,支持他继续担任三司使一职。”

这倒是在韩冈的意料之中,几种可能性他都有考虑,这一种是是最大的。

王安石终究不可能完全放弃他的班底。

不支持吕惠卿是没有办法。就凭王安石他一个,在京中的宰辅里面已是孤掌难鸣。原本可能会支持吕惠卿回京的宰辅,因为内禅之事,已经完全放弃了之前的立场,与蔡确、曾布携起手来,不会让威胁性最大的吕惠卿回朝。

就是太上皇后,也不想看到一个没有共同经历的宰相或者枢密使。谁能保证他会站在哪一方?

所以王安石放弃了。形势不允许他再耗费不多的政治资源,去追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但王安石有足够的实力,去保住吕嘉问的三司使。

何况王安石要是不那么做,他的嫡系,在朝堂高层中就不复存在了。

就像韩冈能用自己,把吕惠卿一并扯下来。王安石的临退一言,也同样有着极大的威力。其余宰辅,都不会为了沈括,去阻止王安石的提议。

章惇投过来的眼神很明确。

你们自家人的问题,回去自家解决。

不是韩冈与章惇心有灵犀,而是章惇幸灾乐祸的神情,实在太明显了。

就是章惇,也绝不可能站出来支持韩冈。三司使固然重要,但要是把打算退休的王安石再惹出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韩冈摇摇头,这对他来说是小事而已。他只要有人能够实践他的理论,以及从理论延伸出来的策略就够了,如果吕嘉问能这么做,他也不会去强行支持沈括回京。

“臣斗胆请问陛下、殿下,不知王平章对于现在的国家财计有什么说法?百官、三军的犒赏,拖不了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