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14)

宰执天下 cuslaa 3384 字 8个月前

难道韩冈的那本小册子已经传到忻州?萧十三眼中有着遮掩不住的疑惑:“这才几天啊。”

“足够了。”张孝杰沉声道。

“是在哪里遇上的?”萧十三眼睛一瞪,“此等贼子当立刻剿灭!”

不过来自北方的信使摇摇头:“这并非目下急务。”

这是个好答案,萧十三和耶律乙辛都不准备改变得太多。耶律乙辛尚在南京道,并没有西来的打算,萧十三和张孝杰都觉得尚父殿下应该还另有一个计划。不过既然没有透露给自己,两人也没打算去猜测。现在集中兵力,将太原夺占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但这时候,又是一名亲兵滚着进来:“三交镇外的草料被烧了!”

萧十三蹭的跳了起来,张孝杰也差点没能坐住。

太原城外的草料场早一步就被宋人放弃,里面二十余万石的干草刍豆被一把火烧个精光。虽然早在预料之中,可萧十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恨不得将城中下此命令的守将全都吊在路边的树上。

三交镇位于太原和忻州之间的山中通道的南端出口,是交通枢纽。名为镇,却有着不弱于军寨的防御能力,相当于城池。镇中存放的粮草数目极多,接近三十万石,有本来便存在库中的,也有新近劫掠来的,是萧十三现在敢于继续打着太原主意的底气之一。

“现在不知两位有何打算?”信使低声问道。

萧十三略作思忖,而后说道,“粮草只要去抢去夺,就不会缺少。可错过的机会就难以挽回了。我等依然会按照之间的计划,将宋人的援军给歼灭了。少了援军,太原城将会不攻自破。至于那些所谓义军义勇,更是不成气候,韩冈岂会将希望放在他们的身上?”

放开了让援军过来,只要一支接一支的将来援的宋军击败,太原城中守军很快就会不战自溃。不同方向同时进军,必然会有先后,只要有个两三天的差距,就足以解决任何一支宋军。

“这并非急务。”信使依然重复着这句话。

“那什么才算是急务?”萧十三心中不痛快已经表现在了脸上。

“尚父有何吩咐?”张孝杰则更为敏锐了一点。

“在我出来前,尚父只问了一句。”信使看了一下两名面前的两名重臣,耶律乙辛的左膀右臂,“韩冈在哪里?”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萧十三和张孝杰已经抵达了太原。正遥遥望着太原城的城墙,惊讶于的这座城池的宏伟,那是绝不下于东京辽阳和南京析津的雄城。

“城内还能守上几天?”

“别的倒不清楚,只知道粮草足够。”

“普通的办法攻不下来呢。”

耶律乙辛的态度是见好就收,尚父殿下的亲信和军队离国过久过远,保不住后面就有人动起坏心思。

只是这并不代表会放弃土地,太原府固然不会占据,可代州是要跟宋人交换回西平六州的质物,不可能说丢就丢。

虽然隔得远,其实兴灵仍然可以算是黑山河间地的前沿屏障,萧十三和张孝杰两人都清楚,已经将自家的宫卫安置在黑山下的耶律乙辛,不会放弃贺兰山下的土地。

将国境线恢复到战争开始时,并从宋人那里得到让人满意的补偿,对于大辽就不算吃亏,对于耶律乙辛,那就更是让他在登临帝位时减去更多的阻力。

在萧十三和张孝杰而言,只有耶律乙辛登上皇位,或是他能做上周文、魏武、晋宣,他们才有未来。否则最终也只会是家破人亡的结果。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萧十三满心的感慨,他从来没有指挥过这样的战争,也没面对过这样的敌人,“说起来这十六个字对我大辽全民更加有用。”

‘乌合之众,不值一哂。黔驴技穷,技止此耳。’

这是张孝杰刚刚听说韩冈准备发动河东义军时所下的评语。但当真看到韩冈使人在河东散布的所谓《御寇备要》的时候,却就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了。

并不是里面的内容吓到了张孝杰,而是他在那本小册子里面,看见的是韩冈的声明。是向所有河东百姓做出保证,朝廷不会与辽人善罢甘休。

不管怎么说,里面说的那些东西,能不能有成效是一回事,会给河东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刺激则是另外一回事。

韩冈在散布河东的这本《御寇备要》中是怎么说的?不要与侵略者硬拼,而是用不停地骚扰加以拖延,不要让强盗轻易带着赃物离开,否则日后将再无宁日。拖得时间越久,宋军赶来的援兵数目就越多。到最后,将会站到一个压倒性的优势。

韩冈在书中向所有河东百姓做了保证,一定会让贼寇血债血偿。这是把自己的脸面和声望与胜利挂钩起来。

这也代表了宋国朝廷绝不会息事宁人,甚至很难达成任何有利不利的。为了皇统承续,南朝的朝廷必须顾全药王弟子的脸面。只要宋国的皇太子还没有成人,两府就算做出了对韩冈不利的决定,那位正垂帘听政的皇后也能逼着王安石、韩绛把诏书扯碎了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