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胜知军却好像忘了词,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倒不出来。
“枢副!”田腴声音嘶哑,在旁替他说话,“辽人攻破了石岭关!”
厅中一片寂静,就连韩冈的一行伴当都停了动作,仿佛凝固了。这怎么可能?那可是太原的门户啊!
韩冈没有发怒,甚至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件消息当真是荒谬绝伦,“辽人怎么做到的?!”
韩冈当年遍巡河东各军州,太原的北面门户他也经过了好几次。韩冈可以百分百的确定,两座关隘中,石岭关的城防体系要比赤塘关更为完备,也更加难以攻破。没道理石岭关破了而赤塘关安然无恙。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威胜知军小声的说着:“石岭关隶属忻州,赤塘关则是太原的。”
韩冈不敢相信王克臣会因为石岭关属于忻州而不放在心上,他低喝道:“王克臣是河东经略!”
威胜知军连忙改口:“下官也只是猜测,是猜测。”
“可能是军队败坏了。”通判倒是敢说,“自枢副返京后,新来王经略将学士留下的将校一个个投闲置散,只用了一批无能之辈。这一下子全都露了底。”
王克臣在经略安抚使任上丢了河东半壁,即便他是英宗皇帝的亲家,也逃不掉罪责。这个罪他能背上一辈子。
韩冈在河东,空闲时练兵不辍,赏赐也没停过,也提拔了好几个有才干的年轻军校,河东北方的军队战斗一流,完全不需要韩冈操太多有的心,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换了王克臣就任后之后,情况就变了。
平心而论,论起在军事上的用心,王克臣并不下于韩冈,甚至犹有过之。韩冈在京城也有听闻。每逢校阅必大开府库,从将校赏到参加校阅的保甲乡兵,可他在军事经验和常识上的匮乏,让练兵成了表演,越是会演戏的,得到的馈赏越多。加上王克臣本身的倾向性,也让那些在韩冈时代得到重用的将校受到排挤,很难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或许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新的平衡重新建立起来。到时候,军队之中的混乱也能够平息,可惜辽人没有给他们这个时间。
韩冈现在距离太原还有两日的路程,但在辽军破关的情况下,他很难跨过这最后的两百里地。
是兵行险招?还是稳扎稳打。
这必须要有个决定。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
【这是昨天的份,今天的一更在明天早上。】
自酸枣重新启程,韩冈丢下了大队,带着十几名伴当便向着太原紧赶慢赶。
一路穿州过县,兼程并道,日出即行,日落而不止。在出发六日后,便抵达了威胜军的铜鞮县【今沁县】境内,离开太原就只剩下两天的行程了。
只是离行程的目的地太原越来越近,韩冈一行人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从北面过来的信使越来越多,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情报也越来越危急。
尤其是太原府的王克臣,他是一天一封求援信,雪片一般的飞往京城。由于军情用了太多的铺兵,马匹更是都被换了,路上走得再急,抵达威胜军的时间也硬是比韩冈计划中的多消耗了一天。
而且据最新的军情,辽军已经占据了忻州,州中到底还有几处城寨没有陷落,被堵在石岭关上的官军斥候那边并没有确切的消息送回来。只是从情理上说,忻州州治所在的秀荣县,应该不会那么简单就陷落。
计算时间,韩信正在赶往忻州的路上,若是遇上了辽军,恐怕会难以脱身。这让韩冈很是为他担心。河东的军事形势恶化得太快,让韩冈始料未及。
辽军现在的动向对太原的威胁性越来越大,石岭关下据报已经集结了辽军重兵,虽说石岭关是险关要隘,但也不是没有被攻破的可能。
“枢副。可是在担心太原?”
黄裳被韩冈留在后队,现在跟在韩冈身边的幕僚,是田腴,也是气学三字经的作者之一。田腴察言观色也有了些许经验,看见韩冈脸色沉重,就知道肯定又是在想河东的事了。
“我是担心啊,这一仗打下来,河东百姓今年的口粮还不知在哪里?”韩冈轻声叹,“今年明年,河东可能会出大事。”
虽然方才并不是考虑的这一事,但将帅为一军之胆,韩冈不想在下属面前表现出对战局的担忧,宁可说些民生方面的闲话。
已经是春时,野外花开遍地,官道下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暮色下,多有扛着锄头、赶着牛羊回家的农民,依然安详如素。可想想太原以北,已经沦陷的国土,那里的百姓逃难还来不及,如何还有心思去料理自家的田地。
“只要能及时收复代州,还有可能补种,而且朝廷肯定会发给赈济的。今明两年的钱粮,只要枢副上表申请,朝廷自无不允之理。”
看到田腴考虑起如何避免河东缺粮的损失,韩冈微微一笑,但立刻又沉下脸来。其实现在最让他担心的并不是河东百姓下半年的口粮,也不是石岭关,而是赤塘关。
当年宋太宗在夺占了太原之后,又将目标放在了北方。当他会兵准备北上,却被石岭关给挡住了去路。官军几次攻城不果,宋太宗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着攻打石岭关,精锐却潜行向西,一举攻下了赤塘关。
同样勾连南北,赤塘关和石岭关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攻下了其中任何一座关隘,就意味着已经打通了南下或北上的道路。但作为关隘,赤塘关的防御水平远比不上石岭关。从自然生成的地理条件,到人工修建起来的城防,都差了不止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