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良将悉数调离边境,用了一群废物守边,现在辽人都打进国中了,还这么猜忌贤臣。何况太子怎么办?就这么让程颢去教?虽然前几日,程颢上殿的时候表现得也很好,很会教书的模样,但向皇后就是对他有成见,根本就不想儿子身边有这个人。
强耐着不说出心中的怨声,向皇后好言好语的规劝。
半个时辰之后,一从寝宫内殿跨出来,皇后的脸色转眼就黑了。
方才劝了半天,赵顼终于是给了韩冈一个河东制置大使的差遣,可以统领河东兵马,经略安抚使也从其号令。虽不是统摄军政、监司尽为其属的宣抚使,可也差不太多,且又是一个临时差遣。
至于参知政事的任命,赵顼并没答应,而是以员额已满为借口,换成了枢密副使——政事堂满员是宰相三人、参政两人,现如今宰相之位还空一个,而参政的位子则已经满了——却正是意料中事。
虽然不能说是称心如意,不过终究也能算是达成了目的,同时也瞒下了河东的败局,不让丈夫担心。但一番近乎买菜一般的讨价还价,丈夫心中那股隐隐的猜忌,向皇后感觉得很明显。不是针对韩冈,而是连她这个皇后也一并猜忌上来了。这让向皇后心里闷得发慌,更是倍觉委屈,她到底为了谁才这么委曲求全的?!
有这个感觉的并不只是她一人,殿中上上下下都察觉到了。
宋用臣小心翼翼的跟在向皇后的身后,大气也不敢喘。等到王中正、蓝元震、石得一等几名大貂珰纷纷赶来,服侍着她在崇政殿的内殿坐下来。待皇后喝了几口热饮子,神色稍稍缓和,宋用臣轻声劝道:“官家会明白圣人的苦心的……”
“明白什么!?”向皇后顿时又恼了,啪的一声就将茶盏重重的顿在了小几上,“要是都明白了,官家病情有个反复怎么办?!宋用臣,蓝元震,石得一,吾就在这里跟你们说明白了,河东现在的局势若有一字半句传到天子耳朵里,你们就可以去死了!!”
向皇后俏脸含煞,眼尾上吊,气呼呼的拿着三人泄愤。三名大貂珰连忙跪下,指天誓日,绝不会让官家听到半点风声。
三人其实都是宫中顶儿尖的大宦,都有了武职,属于两府的管辖范围。实际上就算是皇后,也不可能一句话就将他们给处刑。但万一天子真出了事,他们的一辈子也就完了。小命不一定会丢,可被降罪后下半辈子去守庙,那比死都可怕。
“王中正。”向皇后又转向另一位大貂珰。
王中正俯首帖耳:“臣在。”
“你也戒令班直,不可妄传一句,违者严惩不贷。”
王中正的地位与其他三人不同。以他的过往战绩,换作不是阉人,枢密院都能进的,向皇后自然不能对他喊打喊杀,口气也是缓和了许多。
“臣遵旨!”王中正行礼,“还请圣人放心。”
“放心……”回头看着福宁殿的方向,向皇后苦笑中满载着伤感,“如何放得了心?”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
“官家那边能不能瞒得住?”章惇转了话题,低声问着。
“皇后肯定不会露口风,宫里面都是聪明人,也肯定不会乱说。除非一时错口,否则官家就只能靠猜测了。可就算猜,也只会猜测是我们这些臣子欺负皇后不通兵事。终究是夫妻,不会误会太多。”
皇帝迟早会了解到真相,到时候会有什么反应,谁都不能肯定,不过有皇后在中间隔了一层,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玉昆,”薛向则再一次提起之前皇后问过的问题,“这一回你有多少把握?”
“该说的方才在崇政殿上都说了。”韩冈正容回道,“太原城不需要担心……除非在我抵任之前就丢了。除此之外,就算辽军已经攻到了太原城下,我也有把握将其赶北面回去。至于更进一步收复代州……则就要费些时间和力气了。”
韩冈有着充分的信心,辽军能攻破雁门关不过是运气而已。而运气是不可能一直拥有的。
只听他说道:“其实雁门关被破也有好的一面。从河北一路变成了两面进兵,辽军现有的兵力是不够用的,必然要侧重其中一路,或河东,或河北。但不论以那一路为重,另外的一路都很容易解决。”
……………………
福宁殿一片死寂。
天子赵顼半躺半靠在床榻上,正冷冷的瞪着皇后。下面的内侍、宫女连大气也不敢喘。
任命韩冈为参知政事,宣抚河北、河东。
这是向皇后刚刚对赵顼说的话,也由此引发了天子的愤怒。
以枢密副使宣抚河东,这就是方才在殿上和重臣们议定的结果。韩冈本人,也没有推辞这项任命。
不过为了让赵顼答应这项任命,向皇后不得不用些进二退一的小手段。宣抚河北、河东只是准备跟皇帝讨价还价的。关键只在河东。参知政事也是一样,退一步一个枢密副使也就够了。
毕竟河东的局势不能告知天子,那完全是皇帝的私心造成的恶果。为了丈夫的安危,向皇后只能选择隐瞒下来,只是还要忍受丈夫的误会和愤怒。
要不是韩冈日日都要进殿问疾,不可能瞒着赵顼出京,向皇后根本都不想将这项任命告诉丈夫。否则就算再怎么隐瞒,他也有可能会猜得到北方的局势有变。
‘河北军情如何?’冷冷瞪了皇后一阵,赵顼开始在沙盘上划着。这项突如其来的任命过于荒谬,冷静下来后,他自然不会察觉不了其中有问题,但心情不会变,。
“还算好,南下的北虏还没有突破定州和保州。东面在三关也挡住了。就是北虏进攻越发得猛烈。不知道能支撑多久。郭逵已经几次发急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