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

宰执天下 cuslaa 3717 字 8个月前

城头上的种朴和李清,只是顺带着瞥了一眼,就确定了党项人的打算。这是准备垒土成山,在进行云梯攻城的同时,也准备用人数上的优势硬吃溥乐城中的守军。而这些土包,也可以垫在云梯下。以防攀登时折断。

只是这样的攻势,在最为擅长守御的宋军眼里,连笑话都算不上。

最前面的党项士兵下到只有一层被冻结的底水的城壕中了。指挥使们回头看看敌楼,种朴摇摇头,城上便毫无动静。

党项士兵开始向城墙脚下投掷携带的土包。种朴说了句‘再等等’,城上依然没有动静。

当党项士兵拉开长弓,射击城头,以掩护云梯越过城壕,种朴还是不许官军反击,城上还是没有动静。

直到已经超过一半的党项士兵越过城壕,云梯陆续架上城头,一群最为勇猛的党项战士开始攀爬云梯,种朴终于挥下了手。

压抑已久的将校们一阵欢呼,只听得城上一通鼓响,檑木、拍杆、灰瓶、滚油随即倾泻而下,砸断了云梯,浇伤了人体,然后便是数百张神臂弓齐射。

每一名神臂弓手的脚边,都有七八张已经张好的神臂弓,拿起弩弓,放上箭矢,一个呼吸间就能射上一箭。

鼓响不过十声,城上就已经射下来数千支箭矢。在最短的时间,杀伤最多的敌人,这样的一击之下,便能让敌军完全失去战斗意志。

不到十丈的距离下,神臂弓的威力充分发挥了出来,纵使军器监打造的板甲和头盔也抵御不了这么近距离的射击,仅能化解一些致命伤,让中箭的士兵只伤不死。但满地的惨叫声,同样能让人失去战斗意志。在这第一批攻城军近乎崩溃的时候,突然打开的城门给了他们最后一击。

仅仅据守城墙不叫守城,以城墙为凭,不断出城反击,才是真正的稳守之道。养精蓄锐的千名战士手持战斧从城门中杀出,冲进城下混乱的敌群中,挥斧肆意砍杀,带起一片血浪。城上的神臂弓也顺势外延,用弓矢阻断敌军的退路。

三千党项士兵冰消瓦解,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如同羔羊一般被宋军屠戮。高高在上的飞船将这一幕传给下方的辽军将领,在号角声的催促下,拖在后面的第二阵立刻加速赶来,而两队各五百多人的辽人骑兵也随之出动。

敌楼上,种朴好整以暇的比了个手势,“霹雳砲,给我挡住后面的贼人。”

城内的霹雳砲开火了,一包包石子飞上天空,划着抛物线,又重重的落到了地面上。包着石子的绳索在重力下根根崩断,从灵州川中搜集来的鹅卵石四散飞溅,一下阻断了第二波攻势。让他们躲避着飞石的同时,只能坐视城下的友军在宋人的重斧下哭喊哀号。

李清略带冷淡的看着这一幕,并没有感染上敌楼中其他将校们的兴奋和狂热。

这里根本不需要他。种朴只需要下命令,剩下的就交给参谋们。在他们的安排下,甚至连霹雳砲的配重都事先调试好了,只需要等待城上的号令。之前种朴敢于领军出外偷营,而不是让他这个副将领队,也是仗着参谋们对城中军队的控制力。

或许种朴从来都没有信任过他这个降人。或许自己来到最前线是个错误的选择。

”tart=”_bnk””tart=”_bnk”””tart=”_bnk”

【两连更,这是第一更,也是昨天的第二更。】

不出意料,号角声中,第一批被派上来的是党项人。

当先出阵的党项军大约三千多人,手上的兵器是全的,带甲的士兵也占了一半。基本上都是明晃晃的板甲。也不知党项人平日里保养起这些甲胄,擦了多少羊尾油,亮得在城上的种朴都觉得刺眼。

种朴咧着嘴,低低骂了一句,全都是高遵裕送去的好处。灵州城下一败,泾原、环庆两军加起来五六万人马,陆陆续续逃回来的有一多半,可还带着甲胄的就没几个了——逃跑的时候只会嫌盔甲重——全都送了人,还附带了神臂弓、斩马刀和不少能造霹雳砲的工匠。等到辽人占了兴灵,通过两国和议,俘虏换回来不少,但工匠一个都没有弄回来。

盐州之战的时候,若不是有了那么一批兵甲,党项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攻破盐州城。且在盐州城下,他的父亲已经将高遵裕送出去的礼物拿回了大半,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留在外面没有收回。

眼下党项人都能有一半装备上甲胄,辽人自不会缺。有了甲胄护身,神臂弓的有效范围顿时减半。

种朴阴着脸想着,不过立刻又叹起自己的鸿运来。幸好之前在城下守着辽人的一千步卒,因为辽人追自己追得太紧。为防误伤,不得不放近了才射。否则纵有事前这一番布置,也一样翻不了盘。种朴最后返身与辽人追兵厮杀时看得很清楚,他们身上分明穿了军器监造的胸甲。

在出战的党项军的背后,还有第二批同样有三四千人的党项军队——这一批人中,装备甲胄的比例看起来就少了许多——再后面,又有着为数更多的辽军压阵。北、东、西三面足够万人之众。只看气势,就远远超过不知为何而战的党项人。之前在城下的损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点皮肉伤,伤的只是颜面。

党项人没有骑马,而是步行。三千余人的攻城队伍以北面为主,从两里外的军营出发,扬起了一片烟尘。而在烟尘中,两艘飞船冉冉升上了天空。

“都派飞船上来了?!”

种朴的副将李清踏上了城头,眯着眼睛望着天空。

从西夏国唯一的汉人大将,到一城城主的副手,落差不可谓不大。在对降人一向宽厚的大宋,这是个很少见的例外。不过这主要还是李清本人的身份作祟。

如果李清像党项和吐蕃的豪酋们有自己的部族,那他至少能得到一个刺史的官称。可惜他是汉人,麾下都是汉军。降顺后,便立刻被解除了对军队的控制,然后便给安排到了不掌实权的位置上。不过在这过程中表现得极为恭顺,因为他本身的能力又得到了赵禼的看重,几经辗转才又被派到前线上来领兵。

“飞船倒没什么,反正溥乐城就这么点大。”

溥乐城并不大,城墙周长一千一百步,也就是三里出头。而且是标准的军城,没有什么闲杂人等,有的只是官兵们各自的家室。三千军汉城墙上一站,都能勾肩搭背起来,还不用担心背后有人坏事。

自然,守城不可能尽把人往城墙上堆,五六百人就足够了,保险一点也不过八九百。种朴将两千七百多名步卒,按指挥分作六部,轮番交替上城。只要保证每一刻都有两个指挥在城头上就足够了。

种朴说起话来有些闷闷的。他的脸上缠着绷带,从左颊斜斜的挂到右边的耳朵上,紧紧地缠了好几圈,说话都不方便。不过有两个大嗓门的亲兵正拿着个两头没底的薄铁桶在他旁边。帮他喊话,城上城下都能听见他的号令。

抬起手,传令的亲兵便靠了过来,种朴吩咐道:“把我们的飞船也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