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

宰执天下 cuslaa 3570 字 8个月前

说起来这雪下得还真不是时候。

昨天白天的时候还只是天阴而已,但到了入夜后,就开始下雪了。鹅毛般的雪片铺天盖地,尽管只是一夜而已,可街道上积雪就有一两尺深。

如果这个天气再持续半日,明天的郊祀就不得不停止了,只能改为明堂之礼。仅就此事来说,对韩冈倒是不错的消息。他并不是很在意那点参加郊祀的赏赐,能免了那等在寒风里受冻的活计,却是一桩好事。

“瑞雪兆丰年啊,如果不是积雪压塌了房屋,这时节下场大雪还是件好事啊。”韩冈在廊下感叹着,真心希望明天也可以不用太劳累,正好可以去城南驿拜访一下王安石。

之前曾让人头疼的班列问题,因为王安石的谦让而没有翻起大浪。赵顼是想让王安石参加郊祀,甚至还亲自将他的位置安排在王珪之上,可王安石在崇政殿上坚辞不受。但他也没有打算站在王珪之下,自称身体不适,不能参加郊祀。让王珪松了一口气……韩冈另外还觉得赵顼也应该松了一口气才是。

可这话被他身边的官吏们听到后,得到的却是一幅幅苦脸。

对于太常寺的一众官吏来说,郊祀的意义,可不仅仅是依例分到手的那几块冷猪肉。

无数在自己的职位上拿不出突出的成绩,又没有后台,只能依靠磨勘来按部就班升级的京官,都对冬至郊祀期盼不已。

参加郊祀,以功劳论,绝不下于普通的军功,官阶少说也能升上一级。因犯法而受处分的罪臣,也能被赦免旧过。至于公卿重臣,他们的酬劳就不仅仅是官阶的晋升了,还有恩荫。比如担任大礼使的王珪,两个荫补的名额轻松到手。

韩冈的几个儿子都依靠他们老子的军功,早早的就得到了官职。完全可以不在乎。但其他官员,可没有韩冈的豁达了。

一天下来,雪灾后的救治,厚生司的救难队表现得很不错,但也不可能将死人给救活。青城行宫那边,报上来三十五名死者。而整个东京城,也不过死了六十二人而已。

到了黄昏的时候,雪停了,甚至连天上的阴云也开始消散,开封府派出大量人手清扫御街上的积雪。变得晴朗起来的天气,让韩冈的期望落了空。

中夜,半轮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辉光,千百颗星子镶嵌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清朗的夜空,让昨夜的暴雪仿佛一场梦,但韩冈只有一个感觉:

“冷得够呛啊。”

不管怎么说,元丰三年的南郊大典终究还是到了。

”tart=”_bnk””tart=”_bnk”””tart=”_bnk”

冬至日的前一天,韩冈坐在太常寺的花厅暖阁中,屋外雪落无声,下了一夜的暴雪已经渐渐收止,面前则站着一名青袍小官,刚从屋外进来,被冻得脸青唇白。《《》》()

还没到冬至郊祀的日子,韩冈为了以防万一而做的准备,倒是出乎意料的提前一天派上了用场。

不过在他事先安排下的急救队派上用场之前,韩冈先是在瞪人:“青城行宫的马厩被雪压塌,去找群牧司,怎么找到厚生司这边来了?”

正常传话报急,应该派个会说话、有条理的积年老吏来。寻常递送公文的差事从来也不会让官人来做。可韩冈面前的这位枢密院派来的传话者,明显是荫补出身,二十上下的黄口孺子。被韩冈眯起眼睛盯住,就像是被鹰隼盯上的老鼠,舌头都开始打结。

结结巴巴的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韩冈听明白,南门外的青城行宫,不止是马厩,连兵营也塌了,人和马都伤了不少。

韩冈两条修长浓黑的眉毛皱得越来越紧。

祭天时的圜丘就在青城行宫中。临时驻扎在行宫外围的军队,是为祭天大典而准备,总共集结了上万兵马。

记得六年前,韩冈还在开封府中担任府界提点的时候,也曾经觉得行宫外的军营有点破败,需要用点功夫翻修一下。但那一片军营,不过并不属于青城行宫的内部建筑。开封府中也没有多余的经费,最后只是草草的将屋顶给修了一下,只求不漏雨雪。

眼下一场只持续了一天的雪——尽管是暴雪——就让军营墙倒屋塌。该不会从熙宁七年之后,就没有再整修过吧?

韩冈摇摇头,不是否定,而是无奈。就他所知,开封府里面的官员做得出来,毕竟坐在那几个职位上的人换得太快了。

不过疑惑也好,感慨也好,眼下人命关天,没时间给韩冈多耽搁。当着枢密院来人的面,韩冈提笔签下了手令,直接调了一队人马去南门外的青城行宫抢救伤员,之后才派人去政事堂通报。

带着手令的小吏和枢密院的官员都出去了,韩冈揉着眉头。不是因为灾情,而是为了见鬼的官僚主义。

厚生司辖下的医疗人员如何应对大灾之后的紧急救治,一切都有预案在。依照韩冈组织人手与开封府一同编定的条例,开封府辖下的每一座医院都组织了一支紧急救难队。每一支队伍,都有至少一名翰林医官主持。开封城内的两支急救队,更是各有三名翰林医官分任正副职。

依照预案,今天的这场雪后,如果有房屋大面积倒塌,造成大量的伤亡以至于来不及送往医院,只能在现场进行急救的话,开封府直接联系东城、西城两所医院就可以了。只需事后到厚生司这边报个备,补个手续归档,并不需要韩冈的手令或是厚生司的正式文书。

但事情一旦牵涉到军队,这手续就麻烦了。先是受灾的那一支队伍上报三衙,三衙转呈枢密院,枢密院论理还要跟政事堂联系,然后让政事堂给隶属于中书门下的厚生司下命令,出动救难队。今天好歹是绕过了政事堂,总算节省了一点时间——所以韩冈出的是手令,而不是以正规的格式盖印签押的公文。

只是灾情告急的消息在三衙和枢密院中绕了一圈,耽搁的时间依然不止一两个时辰,很可能就多了几十人枉死。如果能绕过两个衙门,至少绕过枢密院,情况可能会好一些。不过绕过枢密院跟军中联系,绝对是文臣的大忌。就是小小的急救预案,韩冈也不方便与三衙直接交流。可若是事情要经过枢密院,那么结果还是落得今天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