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局面,还是天子和宰辅们送给他。
赌徒赌输了之后,总会想翻本。他们的想法,韩冈无法理解,但他见得多了。天子既然选择了继续他的赌博,那么压上去的赌注被对家吃掉,也没什么好惊讶。
“龙图好象是一点也不在意。”
待李宪告辞离开,黄裳便忍不住出言试探韩冈。他觉得韩冈的养气功夫着实让人佩服,阻卜人已经断了盐州的援兵通道了,怎么之前的焦急现在却一点不见了?
韩冈端了杯茶水,不紧不慢的喝着,“事已至此,还有必要心急上火吗?”
黄裳脸色一白,想不到韩冈已经是认命了。
韩冈慢吞吞的说道:“徐禧守不住盐州的结果,也不过是契丹人逞威风而已。当年是元昊领军来攻,连着三次全军覆没,也不过给契丹人讹去了二十万岁币。如今只是攻夏不克,远比当年的情况要强上不少,能给契丹占多少便宜去?”
若是官军能守住盐州,那是最好。对韩冈来说,让吕惠卿、徐禧得意去也无所谓,至少西夏灭亡定了。可若是守不住盐州,只要能退保银州、夏州,接下去不过是就是暂时换回守势而已,对辽国的战争讹诈也不用害怕,最多也不过是一些边境的冲突,整体上依然是属于外交的范畴。
在韩冈的理解中,所谓的外交,不就是扯皮?双方就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罢了。
“我就不信,耶律乙辛当真敢撕毁澶渊之盟!当年承天太后能打到黄河边,这一次,我让他的西京道都丢掉!”
黄裳听韩冈如此强硬的说着。但在韩冈的脸上,他却发现了深深的遗憾。
黄裳心中不禁感慨起来,金玉良言被天子置之脑后,如弃土石,而一干祸国殃民的激进之策,却成了天子,落到如今这样的结果,难道不该悔恨没有听从韩冈、郭逵这样老于兵事的臣子的建议?
也难怪韩冈会遗憾。黄裳想着。换做自己,早就心灰意冷,请郡去南方佳处休养了。才不会来河东烦心,为天子和一干国蠹收拾残局。
韩冈静静的喝着茶,他私心里的确很是遗憾。
可惜自己是坐在太原府中,无法亲眼看见赵顼和吕惠卿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这当真是让人十万分的遗憾!
。
【第二更。】
“龙图声名早已闻达于天下。听到龙图要亲审,一干人等多半就慌了,等到一过堂,哪里还嘴硬到底的胆子?当年包侍制权知开封,许多时候,他问上一句,被审的全都是老老实实的答话,没人敢于欺瞒一句。”
李宪拿着包拯来比韩冈,算是一句奉承,但黄裳倒没觉得不合适。包拯最多也不过一个直学士,韩冈可是正经八百的学士,且在民间的声望,也不比阎罗包老稍逊。
“不过这个案子如此定案,刘六回去,就不知道能不能养得大。”黄裳叹道:“就怕有人贪于刘家的产业,铤而走险。小儿易夭折,一般而言,是没人会深究的。”
有些富户晚年得子,成年的兄长为了不至于减少自己能分到的家产,对于幼弟往往都是杀之而后快,这样的案子其实并不鲜见。但只要是无人首告,官府根本就不会去追查。尤其是一般人晚年得子,往往都是妾室所生,没有可以依仗的娘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任人摆布。因为种痘法已经在河东逐步推广,居高不下的幼儿死亡率会有一个大的降幅,但要说降得多低,还是不可能的。
但李宪知道,黄裳的铤而走险,说的不是刘六的两位兄长,而是其他贪婪的黑手,“万一刘六夭折,刘家可就不妙了。就是当真是病夭,也会被说成是二兄害死。府中、县中的豺狼虎豹,不将刘家拆解入腹,恐怕是不会干休的。”
“正是这个道理。”黄裳点头,“刘六一旦夭折,到时候,刘王氏肯定是要与刘大和刘四拼命。渔翁得利的不知有多少。”
说了半日,天色已近黄昏,黄裳时不时的偷眼去看韩冈,心浮气躁起来。
李宪在公厅中坐了半日下来,他带回了有关陕西的最新军情,韩冈却连问都没有问,一直低头在审阅着判状。黄裳虽然虽然在谈笑,但他的胃都开始疼了。陪客陪得太久了,难道要等到夜里不成?但韩冈依然是稳如泰山,将卷宗一份份的查看。而李宪则是并不在意的样子,与黄裳聊着天。
韩冈宁可晾着李宪,也要先行审查太原各县呈送上来的判状,直白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过李宪就坐在公厅中等候韩冈,他的态度也同样明确。
黄裳再没有经验,也能明了两人不合常理的举动所代表的意义,但他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韩冈突然间对西北的战局冷淡了下来。
最终韩冈还是在暮色降临前结束了他的工作,放下手中的卷宗和毛笔,亲手整理好,将之交给一名小吏,装订好,然后送去京城。
“劳都知久候。”韩冈走过来,先向李宪表示歉意。
李宪笑道:“龙图乃是为了国事,李宪自当静候。”
韩冈和李宪终于接上话,黄裳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下来。
李宪带回来的消息可算是一个噩耗,增援西夏的确定是阻卜人。而这个证明,付出的代价是两个骑兵指挥受到重创,种朴以下两百余名官兵伤亡,夏州通往宥州、盐州的道路由此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