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七)

宰执天下 cuslaa 3275 字 8个月前

如果李承之的任命当真能从天子面前通过,朝堂上的风向其实能转过来一点——政治意味很深。不仅是对沈括指责役法的言论的反制,同时也能通过李承之,从政事堂那里,将属于三司的财权抢回来。

原本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中书的权威横跨军政财三方面,这也是为了易于推行新法。不过现在是吴充担任宰相,集中到他手上的权力,也就变成了用来杯葛新法。

针对三司的财权被中书所侵占的现状,由做过检正中书五房公事、熟悉政事堂内部事务的李承之做三司使,当然是个上佳的选择,因为他足够了解对手,这一点是韩冈也比不上的——他在中枢的经验太少了,一个军器监说明不了什么。

章惇没有办法了,韩冈说的这些,他难道没有考虑过?正是因为他权衡了利弊,所以才来找韩冈。

但既然韩冈不愿意,也只能退上一步。无奈的点着头,“李奉世的确适合做三司使,今天回去,就知会一下吕吉甫,迟了恐会生变。”

韩冈与李承之往来次数不多,但也算有份交情在。当初韩冈为开封府界提点的时候,李承之是纠察在京刑狱,明里暗里帮着韩冈省了不少麻烦。韩冈推荐他而不是曾孝宽,也有还人情的心意在。

看着章惇无奈的样子,韩冈笑道:“其实就算吴相公想要在免役法上做文章,由此产生的后患,他可解决不了。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由家岳来做宰相了,富彦国、文宽夫哪个不是先被天子询问的?”

“玉昆,你可知道一旦开始废止新法中的任何一条,接下来只会废除得更多。一旦废除之后,再想恢复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摔坏的瓷瓶,还能盛水吗?”

“子厚兄,你是福建人,自幼惯见了大海,可曾见到只涨不落的潮水?”韩冈眼神深敛,“小弟在交州的那段时间,常常看见潮涨潮落,落潮时海水退得越远,涨起来的水位可就会越高!”

“朝令夕改,百姓要吃多少苦。”

韩冈叹了一口气:“可惜这一点,哪里能说服得了别人?”

“别人?”章惇声音变得有些生硬,“哪个别人?”

“吴相公,吕枢密,还有洛阳的那几位,”韩冈笑了一笑,“实在太多了。”

章惇盯着看了韩冈半天,最后放弃了,也不指望韩冈会说出悖逆不道的话来。

韩冈也不再提三司之事,而是端起酒杯,跟章惇说起了最近在京中声名鹊起的王韶家的十三郎来。

第806章九重自是进退地(七)

韩冈不说话了,低头喝酒吃菜。

既然已经安排了御史对付沈括,那么章惇来找自己当然就不可能是来抱怨的。

至于其中理由,韩冈基本上也能猜得出来。

在新党的全力反扑下,沈括不会有好结果,而吴充也不可能去硬保着犯了大错的三司使兼翰林学士——难道他敢对天子说,三司使和翰林学士应该向宰相负责,而不是对天子负责?——恐怕当御史弹章一上,为了向天子证明自己的清白,先行出手将沈括踢出去的就是吴充。

既然沈括接下来少不了会引罪出外,那么他留下来的两个位置,当然就分外惹人注目。

翰林学士倒也罢了,学士院里面的六个位置常年有缺,很少有满员的情况,又是天子私人,执掌内制,天子不点头,谁也打不了主意。但三司使是一国计相,也是往两府中去的几条主要道路之一,盯上这个位置着实不少。

章惇见到韩冈不说话,低着头喝酒吃菜,也就知道韩冈领会了自己的来意。他在韩冈面前习惯了直话直说,将筷子一放:“愚兄来此之意,想必玉昆现在也该明白了吧?”

韩冈沉默着,拿着酒杯在手中旋转,像是要在杯子上看出花来。这是牛角杯,有些寒酸的杯子上面镶了银边和几颗玛瑙之后,就成了摆在东京正店中也不逊色的高档货。

棉行楼是新开的酒楼,本是棉行的会所,顺丰行在里面占了不小的股份。修起来才一年多,但现在已经设法取得了酿酒权,成为东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之一——这七十二其实也是虚数,实际上只有六十多家。

酒楼中的菜肴以关西的风味为主,连主打的酒水都是烧刀子。独特的风格,让一部分东京人对此嗤之以鼻,但也有些人却喜欢上了这一家的烈酒和蜜炙羊腿,成了常客。

不过韩冈对于关西风味的菜肴早就习惯了,再盯着看也看不出花样来。章惇耐心的等着,过了半天却看到韩冈摇起头来,“力所不能及,这一桩事,韩冈接不下来。”

“玉昆!”章惇不快,“你就打算看着新法一步步的被废除吗?!”

“不有李奉世吗?曾令绰也可以吧?”韩冈推脱着,推荐了另外两个人选,“这两位可要比小弟更合适。”

李承之和曾孝宽,是如今新党的中坚,都是有资格担任三司使,乃至翰林学士的人选。韩冈相信章惇不会没有备选方案,而这两位有机会更进一步的人选,会坐看着机会落到别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