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4)

宰执天下 cuslaa 3623 字 8个月前

耶律乙辛的态度,只是刚一得知辽后萧观音的死因,朝堂上上下下就知道耶律乙辛的目标是辽国太子耶律浚。不看看耶律乙辛栽给萧皇后的罪名是什么?——与伶人通奸!亲生母亲有了这样的罪名,耶律浚的位置就很危险了。

“耶律乙辛虽然权倾朝野,但辽主可只有一个儿子。不论耶律乙辛和耶律浚孰胜孰败,两边之争,绝不会简简单单就结束。”

“能立功的地方一个是西夏,一个是交趾,茂州那边倒是不用指望了。不是王中正有本事,而是熙河军的战力远过西南夷的蛮部。”

“说来也好笑,现在连太常礼院里面的人都在讨论如何平定交趾了。真不知道他们能想出什么办法。”

“章子厚和韩玉昆的配合已见其功,李舜举又证明了他们并没有谎报战功。只要派下去的兵力不多,他们有足够的地位来统领。天子也不会冒着风险临阵换帅。想夺他们的位置,只会是痴心妄想。”吕惠卿冷笑一声,“没看王韶都不说话了嘛?之前他可是有着去交趾的打算,想着跟韩冈再配合一次。”

“大哥打算怎么办?就看着章惇和韩冈两人立功吗?”吕升卿心中有着些许忧虑。等章惇立功回来后,肯定是要进枢密院了,过个一两年就能进政事堂,到时候,就是吕惠卿最大的一个竞争者。

吕惠卿摇摇头,他不会离开东京城,但他可以举荐他人去。只要自己没走错棋,最后他还照样是接手王安石留下的遗产的第一人选。

“光有章子厚和韩玉昆是不够的,他们手下还需要领兵的大将。帅与将是两回事。运筹帷幄、统观大局,这是帅。临敌指挥,阵上厮杀,这是将。韩冈和章惇都是帅才而不是将才,之前的邕州大捷,也多是靠了李信和黄金满两人的指挥。”吕惠卿胸有成竹的笑道,“如果朝廷决定要遣军南下,不论兵力是一万还是两万,都必须要有一名地位更高的大将来统领。李信入官才几年?他的资格远远不够。”

吕升卿听明白了吕惠卿的打算:“大哥准备推荐谁?”

吕惠卿没有即时回答:“吴充本有意郭逵,不过这已经不可能了,郭逵可是远在章惇、韩冈之上,他若是统领南征行营,必然是要做主帅,而不是大将!”

“那赵禼也不可能了。”吕升卿沉吟着,“又是文官,还是帅臣。”

对于派谁来统领南下大军,一开始的时候争论很多,统帅援军南下的章惇韩冈只是打前站而已。郭逵、王韶、赵禼等人都是榜上的热门人选。只是在邕州大捷之后,这么想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现在闹腾的,都是想着占些便宜而已。

“赵公才本来就不可能,不想想他守着哪一路,横山边上的位置,哪里能轻动?!”吕惠卿摇摇头,“要么是在三衙管军中选资历浅的,要么就是近年来战功煊赫的宿将。”

“燕达还是苗授?”

“主要就是燕达、苗授二人。另外,曲珍、种诂勉强也能去。”

“究竟是谁?”

“那要看天子如何定夺了。”

第711章青云为履难知足(4)

王安石心力交瘁,须发在短短数月见,花白了大半。

政事上的,家事上的,还有自己身体上的,到处都是问题,一个个重担压在肩头。虽然腰背依然挺直,但面容中总是显得几分疲惫。

他的长子王雱,已经病入膏肓。

王雱即是他的儿子,也是他的学生,更是他事业上的助手。

不像背叛的曾布;也不想渐渐疏离的吕惠卿,更不像韩冈那样,自己趟着一条路,只是接近,但永远不会向着一个目标同行。

王雱是自己的继承人,不论是在学术上、事业上还是本身的身份上,都是如此。可是眼见着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王安石即是再豁达,也难以在此事上超脱,心情总是沉浸在伤痛之中。

“王卿。”

“臣在。”

只是在朝堂上,王安石将自己的心绪深深的掩藏起来,表露在外的,还是一名言不苟合、行不苟容的拗相公的模样。

对王安石的态度,赵顼先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该怎么开慰。将此事放过一边,他说道:“剿平交趾,势在必行。今天又有十几份奏章,说着平交的策略。不知王卿看了没有?”

在打进广西的时候,李常杰曾经四处散发檄文,说他们的进攻是吊民伐罪,拯救为新法所苦的大宋百姓。当檄文传到京城中来的时候,还在朝野内外闹出了小小的乱子,不少人私下里说怪话。不过当李常杰丢盔弃甲的被王安石的女婿打回去后,这些闲言碎语一下就不见了,讨伐交趾一下成了主流。

王安石道:“平交之策,当征询当地守臣。苏子元即将入京,陛下可仔细询问。至于如何用兵,此前已有胜绩,沿袭即可。”

李舜举私下里已经确认了韩冈的战绩,虽然还没有到京城,但已经发了急报回来。一万多俘虏和首级是寻常关西一次大捷的十倍。只用了一千五百兵就获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所以韩冈用兵的方略,也就成了可以仿效、依从的良策。

赵顼点着头:“以官军为主,蛮军为辅,过去的做法不是没用。但比起来,还是韩冈在邕州的做法更好一些。”

这也是见到了在邕州之战中,官军与蛮军互相配合的好处。以数量虽少却精锐无匹的官军为刀刃,而以数量充足、战力则逊色许多的蛮军充作刀身,这样不但能保证军队依然有着足够的战斗力,也能省下不少钱钞。

但这么搭配的前提条件,是官军必须要有远超敌军和蛮部的战斗力。否则外不能击败敌军,内不能镇服同列,只会落下一个笑料。关于这一点,王安石比谁都清楚,韩冈给他的私信中,十分清楚的指明了这一点。

“不过调集南下的大军必须要精锐。大胜交贼的四个指挥,都是从荆南军中挑选出来的精兵,如此方能以一当十,为中流砥柱。若是就近调集,必有滥竽充数者,至是则不见其功,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