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5)

宰执天下 cuslaa 3322 字 9个月前

“但天子对冯相公始终信任有加。”韩冈说着,“许多事,天子都会咨询冯相公的意见。”

“有王禹玉在,冯当世怎么能比得过他?”

“说起天子信重,东府之中,无人能及参政。”

“玉昆你何曾稍逊。”吕惠卿笑道:“尊师张子厚,能教出你这位佳弟子。子厚与我份属同年,当年在新科进士之中就已博通经义,深悉礼法而著名。”

“只恨韩冈所学不能及先生之万一。”

吕惠卿抿了一口茶:“去岁郊天大典,礼仪上有多处不尽人意,天子有意将宫中礼乐重新修订。”

韩冈叹了口气:“只恨家师如今多病,教书传道之余,已无力多涉其余。否则考订礼格,必能让天子满意,士林信服。”

“听说冯当世可是格物致知四个字听着就头疼。”吕惠卿半开玩笑的说着。

韩冈笑道:“冯相公这些日子倒并没有在军器监的奏事上有所刁难。”

之前冯京、吴充与自家为敌,是因为他露出了破绽,给两位宰辅看到了机会——更确切点说,他们以为他韩冈露出了破绽。但眼下,既然自己以《浮力追源》一时名满天下,在上深受天子信任,在下也已经稳稳的控制住了军器监的局势,无懈可击。冯京、吴充两人,都不会蠢到再将目标放在自己身上,而只会是在政事堂中试图把持大权的吕惠卿。

吕惠卿微皱了一下眉,话锋一转:“如今诸法皆备,但丁籍产簿已经多年未有修订。若无五等丁产簿为凭,赋税难以收取,而任何法令也都难以实行。只是眼下一旦修订,定会有人作伪,使得乡宦得利,而小民遭受刻薄之苦。”

“可是手实法?”韩冈早就听说吕惠卿想要做什么。两人间的话题兜兜转转,终于说到了正题上。不过这样才对,作为政治盟友,尽管高下依然有别,但两方之间的关系是靠了利益交换来维系,而不是赏赐和奉承的关系,“如果让百姓自报,必然会有人行奸……参政是不是准备奖励首告之人?”

“自然。”吕惠卿轻飘飘的回到,毫不在意这句话所代表的意义。

韩冈忽然觉得,吕惠卿是不是在摆脱王安石的阴影上走得太远了一点。虽然吕惠卿方才已经表明了为了维护王安石会不遗余力的态度,但眼下,他明确的说出要推行新的法案,韩冈免不了要怀疑起他到底有多少是厌倦了王安石得力助手这个身份。

“奈何世人贪利者为多。”

“朝中自会遣人去各路监察,清理其中弊端。”

“参政,可是有市易法在前。”韩冈提醒着吕惠卿,手实法可是与市易法一样,都是要耗费大量政治资源的法案。

吕惠卿双眼盯着韩冈,眼神一下变得犀利起来:“……陛下是支持新法的。”

第618章纵谈犹说旧升平(5)

韩冈被领进吕府的花厅之中,吕惠卿以参知政事的身份降阶相迎。

人在家中,吕惠卿也不会穿着紫袍金带,而是简简单单的道服荆簪。立于阶下,风仪绝世。非是相貌,而是清雅淡泊的气度让人一见便心生钦慕。也就是。今之贤人,

见及于此,韩冈连忙快步上前,“韩冈拜见参政。”

吕惠卿亦是快行两步,将拜下去的韩冈一下扶起,有几分嗔怪的说着:“玉昆,礼法岂为我辈所备?”

“韩冈可不敢当。”韩冈谦虚了一句。说着又向一起迎出来的吕升卿行礼问候。

等三人将表面上的礼节尽到,互相之间的寒暄说得也是到位。韩冈与吕惠卿一起携手走近厅中,仿佛两人之间一点芥蒂都没有,完全是情谊深厚的至交。

坐了下来,待吕府的下人送上了茶汤,韩冈这才收起了客套,直言问道:“参政的信笺,韩冈已经看到了,不知李逢一案,究竟有何急状,竟惹得参政漏夜招韩冈过府?”

吕惠卿叹了一声,正容道:“玉昆,你可知道此案又牵连出了何人?”

韩冈看了看一边端端正正、一言不发的坐着的吕升卿,再瞅瞅吕惠卿,心如电转,试探的问道:“该不会是家岳吧?”反正绝不可能是自己,他一个三代务农的灌园子,在官场上可没那么多能够株连的关系。

“玉昆果然一猜便中。”吕惠卿了不以为异,他都这个态度了,韩冈猜不出来才怪了。

“究竟是何人!”韩冈有些纳闷。

王安石与赵世居毫无瓜葛,而李逢……他是曾任秦州知州的滕甫的内兄,与范仲淹也有亲戚关系,就是跟王安石拉不上钩。要是能查出关联,早就传出来了。

吕惠卿没有卖关子的想法,若是做了反而有失他参知政事的身份:“是李士宁!”

“……那个假道士?”

韩冈不动声色,口吻中还语带戏谑,可是心中已然明了,这件事的确会有些麻烦。因为那位李士宁,是王安石家的座上宾。据说身怀异术,也会写诗,所以能在京城中的士大夫里颇吃得开。

在熙宁初年王安石还没有进京之前,就已经与其有过一段交往,王安石还为他写过诗。而等到王安石为相,李士宁还在相府之中住过半年,与王雱兄弟也有点交情。而韩冈不喜佛道二教,本身又不会写诗,虽然见过李士宁的面,当初与王旖成婚时也收了他的礼物,却根本就没怎么搭理过他。

不过也仅仅是麻烦。在韩冈想来,光凭一个李士宁,此案很难将王安石也拖下水。吕惠卿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