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抬头从窗户中望了一眼政事堂主厅的楼阁,他的父亲正在厅中与其他宰辅们讨论着军国大事。如果王安石看到这份供状,必然不肯干休。
若说处置,依眼下的罪名,的确可以将粮商们置之于法。以罚赃的名义,将之前抄没一百三十万石存粮的行为合法化。但对于王安石和新党来说,如此论罪等同于混淆是非。不能将囤积居奇的行为处以重罚,而是别以他罪来惩治,那么日后……或者说就在几个月后,又有什么条律能阻止商人们的贪婪?
在主审蔡确的放纵下,粮商一案的审判很快就得到结果。
三十七名粮商中,除了几人重罪难赦,被处以绞刑外,其他都是判了流刑或是徒刑,为首的九位行首甚至连刺字都没有,从律法上可以缴了罚金就此开释,只有那一百多万石的粮食被当作不当之利而被罚没。
但王安石登时将之驳回,并说粮商们犯了妖言惑众一条,当置于绞刑。几乎所有的粮商,都曾说过如今大旱乃是朝廷德政不施,所谓‘妄说吉凶’之罪,用以惑众而取利,绝不可以饶恕。
这几天朝堂上正在争执着,御史台、开封府还有审刑院都维持原判,而王安石则坚持己见,要将为首者重惩。民心士论多偏向王安石,而诸法司则维护着他们的权威,天子没有开口,局面一时争持不下。
对于这一件案子,京中官吏众说纷纭。曾布则是觉得,天子的心意已经很明白了,王安石要将之顶回去,几乎不可能。
坐在三司的公厅之中,曾布听着派去市易务小吏的回报:“禀学士,吕提举说此事早前奏禀中书,已得王相公和吕检正的批复了。”
对于小吏的回答,曾布不动声色,从面色上看不出喜怒,“也罢,你先下去好了。”
厅中只剩曾布一人,积蓄在胸中的愤怒从颤抖的手上曝露了出来。吕嘉问的确越来越跋扈了,他可是市易务的顶头上司,竟然所有事都跳过他,直接呈递给中书。
不知过了多久,曾布抬头对外唤了一声,将门外听候指派的小吏叫了一名进来:“去唤魏继宗来见。”
魏继宗乃是市易法的提议者,由布衣而得官。之后吕嘉问提举市易务,从一开始的建议到后来的各项条令的增损措置,都有魏继宗的参与。但如今魏继宗却不知为何,被吕嘉问排斥在外,自此不得参与市易务中事。如今他就在三司之中无所事事,干拿着一笔俸禄。
过了片刻,魏继宗过来报到,向曾布行过礼,起身问道:“不知学士着下官来可有何吩咐?”
“河北自去岁旱灾,至今未有雨雪,天子忧心不已。本官已受命去河北相度市易之事,并察访当地民生灾情。只是市易中事,本官多有不知,需要一个熟悉个中情弊的人为助力……”曾布话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魏继宗愣了一下,抬头看着同判三司平静的看不出任何一样的神情,顿时全明白了,立刻躬身行礼:“下官明白,愿为学士效犬马之劳。”
“不是为我,而是为官家!”
。
第545章众论何曾一(7)
熙宁七年的上元节也算是平平静静的过去了。
比往年要平淡一些的上元灯会之后,东京城中,如今议论得最多的,还对那三十七名奸商的审判。
且不说构陷二字有多好写,就是只算实实在在的罪名,真的要追究起来,粮商们各个都是一屁股的烂帐。作为御史台的第二号人物,蔡确奉旨领头审了近一个月。弄出来了一长串罪名,罪状多到要申请分开来另案处理的地步。
看到有份旁听的吕嘉问拿来的厚厚一叠供状,王雱看着惊奇:“想不到罪状这般多,蔡确是怎么拷问出来的?”
“三木之下什么口供得不到?不过蔡确可不是这般糊涂的人。”吕惠卿当先接过供状,当先翻看了看起来。
“嗯,说得也是。”王雱点了点头,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家老子被蔡确捅的那一刀子,当得起‘稳准狠’三个字,“不知蔡确给粮商们定得什么罪?”
吕惠卿看着第一页:“占盗侵夺他人田产,三十七名粮商中人人都不缺。”
王雱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这算什么罪名?在官侵夺公私田者,最高也就徒两年半!”
吕惠卿没理会,翻过一页,“校斗秤不平,人人皆有之。”
吕嘉问道:“一干粮商改动店中秤斗售粮,从中牟利。依律校秤斗不平得利赃重者,当以盗论。粮商们差不多都是贪了几十年的,赃款也是几千几万贯。”
王雱摇着头:“窃盗之罪,流刑也就到顶了。修桥铺路的善人少见,为富不仁者则举目皆是。若以斗、秤之物论罪,当真根究起来,东京城中大半商贩都能给捉入大狱。”
“可不止这一些。三十七人中,居丧生子十一人,父母在别籍异财四人,居丧为婚者一人。”吕惠卿停了一下,“这里还有诈乘驿马……”
“一辈子的罪全都给拷问出来了!”王雱猛然哈哈大笑起来:“有没有不惜字纸,礼佛不敬?蔡确还真是本事,全是鸡零狗碎的罪名!”
这一串罪名看着多,其实也就是杖责而已。而判罚不到刺配一级,都是可以用钱来赎,的确正如王雱所言,就是鸡零狗碎。
“倒也不能这么说。”吕惠卿道:“有谋杀之罪者,二人。唆使部曲殴人至死者,三人。”
王雱的笑声嘎然而止。这一下罪名就重了,谋杀之罪基本上就是论死,唆使致死也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