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由于巩州的田地不足,所以韩冈没有提及此事。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田地超过了目前人员数量照管的能力,这就给轮作制带来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依照《齐民要术》这等权威性的农书来种田,就算看起来田地没能都用在粮食上,但照样能堵上所有人的嘴。
“爹爹也能知道书上的耕作法,孩儿当真是没有想到。”韩冈笑着拍自己父亲父亲的马屁,他的做得的确是好。
韩千六摇头笑而不语。
“你爹不是说你不下田了吗?”韩阿李停了手上的针线,对着儿子道,“当年家中百多亩地,你以为你爹和你大哥两人能料理得过来?就是分作三片来耕作的。”
韩冈张口结舌,家里的田原来是轮作的?
一起在缝着衣服的素心和周南背过脸捂着嘴去笑,很少能看见韩冈犯糊涂,被人挑出错来的时候。
“云娘……”韩冈转头向在家中待了十年的童养媳问着。
韩云娘也抿着嘴,忍住笑的点点头。她从小就在家中,而且不像韩冈前身,只需要闷头读书、家事一概不管,农忙的时候一样要下地拾麦子的。旧时的家中农事,比韩冈都要清楚得多。
韩冈叹了口气,他的前身,还真是一门心思放在书本上,家里的事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这样也好,韩千六这样的老农既然知道轮作制的好处,也曾经施行过,那推广起来就很容易了。
“今年试一试苜蓿,可以以提供军马草料的名义来报备。”韩冈说道,“新开垦的土地用来种粮,最早一片田都换成苜蓿来种。”
“有些太急了。”韩千六对儿子意见摇头,“大豆倒也罢了,苜蓿过去都没有种过,不知道习性。还是跟棉田一样,先试种一年两年,等熟悉脾性后,再多种起来也不迟。”
“爹爹说的是,是孩儿太急了。”韩千六在农事上是专家,韩冈虚心接受,“就按爹爹说的来。”
能让儿子心悦臣服,韩千六很是有些得意,“明天义哥儿就回来,他在秦州耽搁了几日,跟秦州的几家应该都商议过了。对付那些奸商可是要费口舌,织造作坊的事,也该好好的合计一下了。”
韩冈笑了,“不用担心,棉田都控制在手中,到了采摘的时节,更是要靠大量人力,优势全在这一边,谁能争得过去?不过也不能独占,各家都有赚头,要做到共赢,才是长远之计。”
。
第500章闲来居乡里(2)
见着王旖和韩冈要长谈的样子,云娘又一次起身,“姐姐你三哥哥先聊着,小妹先去看看娘娘那里有什么吩咐。”说着便要避让开去。
“妹妹莫急着走,还有事要问一下妹妹。”王旖拉着云娘不让她走,一起坐了下来说话。
见着王旖越来越有大妇的气度,王家家庭教育出来的结果,让韩冈心中越发的安心起来。要是如沈括的贤妻那般含酸夹忿,这家里就没法儿呆了。
韩冈不想闹得家中不宁,就必须将平衡踩得好,其实很是伤神。也难怪王安石不肯纳妾,说起来,在家中踩平衡,并不比在官场站队要简单。
不过这也是韩冈自找的。不是说他纳得妾室太多——区区三人就算多,让那些随随便便身边就十个八个妾室侍婢的官员笑掉大牙——而是他将云娘她们太放在心上。
如今的世情,少有将侍妾当常人看待。都是如同货物一般,想送人就送人,缺了后就再买。换得勤的,三四年身边人的脸就换光了。有时候生了儿子,或是怀着身孕,照样能遣离家中。
比如名震千古的包拯包孝肃,他的儿子包绶,就是妾室所生。而且这名妾室是在怀孕的时候,就被发遣回家。要不是包拯守寡的长媳崔氏,派人送钱送物,等包绶出生后又抱了回来,包家真要绝嗣了。
包拯去世时,包绶才五岁,因包拯的遗表而被荫封为太常寺太祝——这个从九品京官的本官职位,是专门为宰执官的儿子所准备,用来荫补的官职,王旁身上的官职,便是太常寺太祝——前几个月韩冈尚在京中时,聊天中说起最年轻的京官,正好包绶因覃恩而升为正九品的大理评事,被王雱拿出来当现成例子。
包拯为人正直,世所公认,包青天的名字到千年后依然如雷贯耳。他将妾室遣送出门,不能说他有错,从如今社会的风气和道德上,他也完全没有不对的地方。
只是韩冈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对于周南、素心和云娘,他都是发自内心的去关爱。而正妻王旖,温婉坚强的性格也极是让韩冈喜欢。
就是因为挂在心上,自然要为之烦心。只有心无萦怀,才能冷静处理事务,那是无欲则刚的境界了——对自家人韩冈倒是做不到。
幸好四女都很平和的性子,也知道韩冈不会喜欢她们争风吃醋,心中也许各有想法,但为了良人还能做到谦让体谅。使得家中的事情,并没有占去韩冈太多的精力。
现在他关心的是如今熙河路核心的巩州,该如何处理屯田方面的事务。夏粮的收获,比起开疆拓土还要重要。而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则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