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5)

宰执天下 cuslaa 3349 字 9个月前

此外,包顺【俞龙珂】、包约【瞎药】还有张香儿也来了。今次王韶并没有下令让他们出兵,可欲擒故纵的态度,反而让他们主动送上门来。这也是逼不得已,王韶手上也没有多余的钱粮,既然他们主动上门,正好可以让他们自备干粮。

从这一天开始,先是苗授、王舜臣誓师出军,紧接着中军、后军便是次第而行。

赵隆领着先行挑选出的选锋,跟着王韶居于中军。刘昌祚于后军坐镇。来援的诸路兵马都安排妥当。用了一头黑牛恤鼓祭旗,王韶的帅旗扬起,浩荡大军一路向西,向着洮水两岸,直扑而去。

兰州。

夜深了,禹臧家族长的主帐中的灯火,依然亮着。瞎吴叱的信使砰砰的磕过头,卑躬屈膝的出去了,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意。

禹臧花麻看着他倒退着出帐,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寒风从掀开的帐帘处卷进来,带着帐内火光一阵跳动。

“花麻你要出兵!?”忍耐了半天的一个长老终于叫了起来,“上次……”

“出什么兵?”禹臧花麻的反问打断了长老的叫喊。

老头愣了神,被禹臧花麻瞪大眼睛望着。脑中糊涂起来,吃吃道:“援救瞎吴叱啊……”

“为什么?”禹臧花麻又半眯起眼,把瞎吴叱送来的一段锦绸举起来对着光看着,说话漫不经心。

长老完全糊涂了,“……花麻你不是收了瞎吴叱的礼物,答应要出兵吗?!”

“说归说,做归做。”背信弃义的话,禹臧花麻说得理直气壮,毫无半点愧色。他把锦绸丢到一边,又拿起一只银酒壶,又对着灯光照着。良工打造的纯银酒壶,在灯火下,反射着温润的光辉。“瞎吴叱还真是大方。”他赞叹着。

“那就不去救瞎吴叱?”长老问着,虽然禹臧花麻收钱不办事有些说不过去,但这个选择,让他放心许多。

禹臧花麻拍了拍手,叫来了几个亲卫:“去,传令各部,让他们整顿兵马、做好准备。”

“花麻?!”

长老惊叫着站起,他根本弄不清年轻的族长到底在想些什么,反反复复的脑中都成了一团浆糊。

禹臧花麻把送来的礼物丢到一边,悠悠然的看着帐外,“不是没机会的。”

第360章旌旗西指聚虎贲(5)

“爹爹。”看着纷纷落下的细雪,韩冈叫住了韩千六,“今年棉田的收成怎么样?”

“总共才一顷地,一亩产棉不过七八十斤。收上来后,又要去籽,又要梳理,比起缫丝要麻烦许多。丝棉三四两就能填满衣服,棉花至少一斤。”

“……慢慢来吧。”韩冈摇了摇头,果然还不到时候。

棉花种植在通远军还是第一年,自从去年韩冈让来往西域河西的商人们搜集棉种,转过年来便是一包包棉籽堆满了半间仓库。韩冈没想到自己轻飘飘的一句话,能让那些商人们忙不迭赶来奉承。

既然种籽足够,韩冈本意是先种个几亩做实验的打算便放弃了,一口气种了百亩之多。他这也是担着风险,幸好韩千六有本事,也有了。韩冈不知收成多少算是合格,城中也没人知道,七八十斤的产量是多是少,只能让商人们再去打听。

不过通远军这里不适合养鸭养鹅,不然大规模的制作羽绒服也省事。韩冈自己就有一件,里面用的是雁绒。如今市面上也有用大雁腹部绒毛做的斗篷,数量不少,但价格很高。来源不稳定,并不适合普及。真正合用的,还是能够规模化养殖的蚕和棉花。如果局限于河西,就只有棉花。

“慢慢来吧……”又叹了一声,韩冈与父亲抵达了衙门前。

进了衙门,韩冈去正厅听候命令,韩千六则是自去自家的官厅。

蔡延庆正在正厅中,王韶、高遵裕打横陪话,转运判官蔡曚也在。

“玉昆,你来得正好!”见到韩冈进来,蔡延庆连忙叫着他。

韩冈先躬身向他们行礼,然后不紧不慢的问道,“不知运使有何指教?”

“防寒的衣料,还有行军用的雨具,准备得如何?”蔡延庆急急问着,竟也是问着关于下雪后的应对。一场雪后,天气只会越来越冷,若是没有预备,军中就会多上许多无谓的损伤。

“挡雨的斗笠和蓑衣,韩冈已经事先预备好了。”韩冈回答着,气定神闲,“配发给将校军官的油布斗篷,也都在好端端的放在仓库里,前几日韩冈是再三的检查过,都没有问题。无论是隶属于通远的军队,还是来自于外面的援军,就算赶过来时没有带上这两样装具,下官也能为他们配齐——只要领头的军校签字画押,能让下官报账就行。”

韩冈的回答体现了他做事的周全,蔡延庆点点头,而王韶、高遵裕也都笑了一笑,韩冈的最后一句,算是在半开玩笑。

“那冬衣呢?”蔡曚却是冷着脸问着。

“冬衣的问题不好办!”韩冈先摇着头,他感觉着蔡曚的态度有些不对劲。心中有些疑惑,不过回答时没有一点拖延,“照旧年规矩,孟冬十月才下发丝棉。现在才九月中,今年的冬料还要半个月才能到。韩冈这里想要问一下运使和运判,能不能把参战的外路援军的配发丝棉和冬衣,不送到他们原本的驻泊之地,而是直接发到通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