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是春季的料子,这会儿就只好先收起来。
处理完了那些,黛玉才有空看林如海给她的书信。
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语气,林如海在信中说了自己在扬州一切都好,又关心几句黛玉在贾府的事情,问了她的身体,说京城不比扬州,更冷一些,要她注意保暖,莫要吹风。
黛玉看着看着就湿了眼睛。
一封信读完,却又忍不住再看一遍,直到雪雁道:“姑娘快别看了,我和紫鹃姐姐都好奇那小箱子里是什么呢。”
黛玉这才抹了眼泪,道:“你好奇,自己去看就是,我拦着你不成?”
紫鹃笑道:“姑娘不说,哪有我们擅做主张的道理?我之前见送来的东西都精致的很,可见扬州是何等好地方了,怪道能养出姑娘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呢。”
黛玉啐道:“行了行了,我不过说了一句就引出你这么多话来,你既然要看……去把那箱子拿过来吧。”
比起之前的大箱子,这小箱子就小巧多了,十来岁的雪雁也能轻松抱过来。
黛玉自己也很好奇这里头会是什么。
待箱子打开,雪雁不由哎了一声:“就是些……书?”
这箱子不大,里头却还整整齐齐的装了半箱的书,黛玉随手翻了几本,都是些游记小品之类用来解闷的书,只是翻到下头一本的时候,蓝色封皮上熟悉的字体让黛玉手下一顿,随即把手上的书一并放下道:“就是些解闷的闲书,这边是什么?”
箱子的另一边装着几个小匣子。
黛玉打开其中一个,却见里头整整齐齐放着一叠银票,共有近两千两之数,另外的两个匣子里就是一些散碎银子和金银锞子。
雪雁道:“老爷还送银子来?”
黛玉抿唇笑道:“这不是快过年了?”
当然,黛玉心中知道这些银子恐怕不是为过年,而是为了让她在贾府过的好些。
她一个小姑娘,给的银子太多也不好,如今这般就刚好。
这么说着,黛玉把那几个匣子递给紫鹃道:“银票就先收起来,碎银子就放在外头用,那一盒金银锞子你和雪雁拿去玩吧。”
紫鹃道:“姑娘,这如何使得……”
那金银锞子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呢。
黛玉道:“给你就拿着,竟还有嫌弃银子不好的?”
说罢也不理紫鹃,自去看箱子里剩下的东西了。
紫鹃知道她性子,也只好把东西收下,心中却想着,林姑娘平日虽有些小性,但却不是小气刻薄之人,待他们这些丫鬟下人也向来宽容,这样的主子反倒比那看着处处玲珑妥帖的要好相处呢。
黛玉却见那小箱子里最后却剩了个铜管样子的东西。
金色的外表闪着金属的光泽,两头有花鸟云纹装饰,拿在手里十分轻巧,不知是什么东西。
雪雁道:“姑娘,这下头还有一封信呢。”
信未封口,黛玉忙抽出来看,就见上面是一行行她熟悉的小楷字体,写着的正是这铜管的名字叫做万花筒,往后就是介绍这万花筒是何种东西,该怎么使用之类。
黛玉照着上面所说,将铜管的一头凑近眼前,果然见到其内部有颜色鲜艳的花纹图形显现,另一只手配合转动,看到的花纹就随之不停变换起来,就算是黛玉也不由为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一时竟舍不得放下。
一旁的雪雁见她拿着个铜管看来看去,不知是什么趣味,不由在旁边催促的好几声,黛玉这才回神,把手中的万花筒递给她:“喏,眼睛从这头往里面看,另一只手转动另一头……”
雪雁照着她说的做,一下子就惊喜的叫起来:“呀!姑娘,这是什么东西,真好看,里头的花样还会变呢!”
黛玉由着她玩,自己却看着那熟悉的小楷,那纸张下头有一个小小的梅花印记,和黛玉之前让人收着的笔墨纸砚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在扬州,少有人不知道这个梅花图案的。
这是陈家作坊的标志,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陈孝祖极擅书画,无论是先帝还是当今圣人都数次夸赞过,但陈孝祖向来讲究,他的笔墨纸砚都有专用的,这便是陈家自己家里的作坊。
陈家的作坊以工艺精致,品质上乘出名,如果给大晋的文房用品排个前后,陈家出的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但这陈家作坊的东西从不对外售卖,只供自家人使用,外人虽然听说其名,却少有能够用上的,可谓一纸难求。
不过每年年底,若有多余积压的,也会在陈家的书斋售卖一部分,数量少价格高,而这些上头就带有标志性的梅花图案,陈家的作坊都是自家用,并没有取什么名号,人们就干脆以梅花纸,梅花笔一类的名号称之。
黛玉今日一见那东西,就知道这必定是陈家的梅花纸了,这东西每年售卖的数量极少,林如海也不一定买得到的,这回能送来那么满满当当的一箱,黛玉就知道那肯定不是林如海送的,如此她又怎么舍得当做寻常的笔墨纸砚拿去送人。
至于说万花筒嘛,黛玉之前从未听说,而且陈家的作坊也不产这些东西,他们专心文房呢。
但只看那朵小小的梅花,黛玉就知道这一定又是陈景书的手笔,再把那封说明书往后看,果然见到后面写着:“近日研习洋人书籍,略有所得,制万花筒一枚,特此奉上,只做解闷之用。”
“哼,还说要考生员,整日的不务正业。”
话这么说着,心里却忍不住甜起来。
正在和紫鹃一起对万花筒新奇不已的雪雁一回头就见着黛玉一人呆坐着:“姑娘一个人笑什么呢?”
黛玉瞪她一眼:“有玩的也不省心,不想玩了就还给我。”
说着假意伸手去要,雪雁正在最新鲜的时候,哪里愿意给,一连求饶。
她年纪小,这么一打岔就糊弄过去了,顿时想不起前头的事情。
黛玉却盯着箱子里那本《制艺三十篇》想着:“若是只顾着玩,学问退步了,看我饶不饶你。”
又想,呸,他学问退步不退步,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最后还是把那册制艺拿起来了。
……就、就随便看看而已!
陈景书道:“哪里就这么说了,我倒是觉得你去参加也好。”
何昕眼睛一亮:“你觉得我能中?”
对陈景书的学问他是很佩服的,两人一处玩,何昕早对陈景书拜服了,尤其在读书科举的事情上,陈景书说话比他老子都好使。
陈景书无奈道:“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家向来是论军功的,这么多年未有一个人踏足科举考场,因此真要说起什么,恐怕难有人能给你传授什么经验,明年的童试去参加一回,也不拘就一定要中了,我们如今不过十一岁,自古以来十一岁的秀才又有几个?不过是去长长见识罢了。”
何昕点点头:“你说的对,我回去就跟我爹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