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明白,为何这位陛下屡屡出尔反尔?
愤怒代替了思考,若是在往日,他们是不敢和凤云歌对视的。可现在,被怒气支撑着的他们,突然就这样做了。
被这么多人看着,凤云歌虽然不至于慌张,却不知该说什么了。
对于裴通达的失踪,他一无所知,也无法对眼前的百姓交代。
他恼羞成怒,大声道:“回宫!”
侍卫们上前开道,但是和来的时候相比,百姓们非但没有主动让开道路,反而在侍卫已经到了跟前的时候还依然站在原地,丝毫没有要站到一旁去的意思。
侍卫大怒:“你们这些刁民,是要造反不成?”
面对这开道的侍卫,百姓们倒是没什么怕的,当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那裴通达呢,又被陛下放了?”
侍卫们无言以对,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百姓们不让道,和开道的侍卫僵持着。
很快,凤云歌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不禁低吼道:“这件事出了差错,朕自然会查证。这些刁民是做什么,竟敢拦了朕的路,一个个的,都嫌命太长了吗!”
他的言下之意,是要杀出一条血路的。
这时候,跟在他身边的一个谋士慌忙上前说道:“陛下,切不可如此鲁莽。眼下百姓们正在气头上,不可胡来。若不然,只怕是有损陛下的圣明。”
凤云歌冷笑一声,道:“朕是大魏之主,难不成,这些刁民不让朕回宫,朕就要被困在这刑场上了吗?”
他掷地有声的话里,裹挟着无限的怒意,听得那谋士不寒而栗,忙低下了头,不敢再言语。
之后,凤云歌看向那挡路的百姓,声音冰冷:“来人,开路!”
这开路是何意,不言自明。
于是,侍卫们拔出了腰间的佩剑,将明晃晃的剑尖指向了百姓,一步,两步,三步……
就在这时,原本拒不肯让道的百姓突然分散开来,站到了两边去。在这分开的道路尽头,有一人步伐坚定,缓缓而来。
赫云舒的开心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她安排好了另一出好戏,而这场好戏,将会随着这次行刑一起上演。
行刑的这一日,很快就到了。
因为之前在刑场上发生的乌龙事件,还有那传言,再加上这一次的行刑是凌迟处死,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一日,距离行刑开始尚且有一个时辰的时间,百姓们就已经聚拢到了刑场周围,等着看个稀奇。
根据之前的旨意,这一次担任监斩官的,同样是当今陛下凤云歌。
只不过,这一日,赫云舒并未来茶楼看着。
因为她料定,今日的刑场不大平静,所以,她也就不来凑这个热闹了,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当然,这一次凤云歌之所以继续担任监斩官,就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
因为这一次,他要将裴通达真的处死,而且还是凌迟处死那样的天下第一酷刑。
因为心里有底,所以这一次的监斩官,凤云歌做的理直气壮。
将近午时,凤云歌来到刑场的时候,也被这里围观的百姓数量惊呆了。
到这里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这正好,来的人越多,他今日的果决和英明决断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如此,凤云歌坐在椅子上,俯瞰着下面的一切,很有成就感。
心情很好的他甚至下令,因为裴通达的错误决策,险些让那无罪的男人代他去死,所以,他亲下赦令,免了那男人的偷盗之罪,而且,还赏银百两,让那人得以安然度过眼前的困局。
这个旨意是跟在凤云歌身边的小喜子亲自宣读的。这小喜子宣读圣旨,素来是拿捏好了语调的。声音大得能让所有人听到不说,还宣读的很有感情。
于是,凤云歌的这道旨意一传达下去,下面的百姓倒是议论了好一番,纷纷称赞凤云歌体恤民情,爱民如子,是个好皇帝。
这样的论调,自然很快传到了凤云歌的耳朵里去。
凤云歌心中大喜,愈发觉得自己这次的决策是正确的。
眼见着午时已到,凤云歌手中的行刑令牌扔了下去。
令牌落地,刽子手便挥起了手中的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