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过后,早晚的温度稍微凉了些,糖水铺的点心依然受欢迎。
不过福清福泠姐妹俩在定下月饼的类型后,又讨论起秋冬的点心类型。
她们是不会讲话,但有独特的交流方式,加上锦娘的翻译,孙平凡才能理解她们的意思。
他和姚香玉有聊过冬天铺子的经营问题,以热饮和点心为主,奶茶这类只留一两款,其余的不再售卖。
且冬日京城下雪,外出逛街的少,因此要以好包装、容易携带的点心为重点。
而此时,孙母终于收到了孙月兰的来信,心中夹杂着一张银票,此外,更让她激动的是信上的内容。
孙月兰并未提自己有孕的事,反而着重提孙平凡和姚香玉的住处,强调离自己不远。
她给孙母画了张大饼,到了京城后,孙母就能当上老太太的生活,有人伺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孙母对孙月兰那是盲目自信,当即收拾行李就要出发。
孙父自然是不肯的,他之前去了一趟海东府,自觉自过不了城里的生活。
且现在有大宅子住着、大黄牛养着,田里的收成扣除税收,收入并不少,鸡蛋、鸡鸭肉平时也没少吃,一点都不稀罕城里。
孙母执意要去,孙父拦不住,两人吵了一架,他索性不管了。
而孙母自然没胆子一个人去,她就去找王月月,让她跟着一起去。
王月月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可能跟孙母离开?
且她更有心眼,觉得孙月兰信里只字不提自己,肯定过得不咋样,就让孙母先去探探路。
若是孙月兰真的傍上个男人飞黄腾达了,那时她再拖家带口上京城投奔也来得及。
不过王月月可不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她先是说自己的不容易,成功从孙母手里抠出不少银子来。然后她和自家男人跑前跑后,给找了个商队,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就把孙母给塞了进去。
白玉糖水铺经过七夕这一波产品促销,名声传得更远,也成了姑娘、小孩最喜欢的地方。
可惜这边没有工业化生产,手工做的玩偶成本太贵,要不倒是可以弄些当赠品送。
到七月半,那天气还是热,而那边总算有风扇的消息了,说研究出了个雏形,邀请吴柏青廖氏他们过去看看。
姚香玉挺着个大肚子,也很想去,孙平凡想了想,没去糖水铺帮忙,忙着准备姚香玉外出的东西。
地点在京城西南部,那边房屋低矮,鱼龙混杂,做什么小买卖的都有,有时候还能给人惊喜。
驴车在这样的地方不会太显眼,这家作坊在巷子的最尾端,还连着一家打铁铺,看起来很是简陋。
吴柏青一踏进铺子,就叫人给迎到了后院。老钱吩咐小儿子给众人上茶水,自己得意地坐到了踏板前的小马扎上。
一个踏板,几个齿轮,三叶风扇,通过链条链接成一处整体。
踩动踏板,带动齿轮转动,很快的,风扇那边就动了起来,转速不快,但确实有风吹来。
吴柏青绕着走了一圈,笑着说:“看着还不错,若是做成几个风扇联动,有信心吗?”
“其实这些并不难,难的是材料,我们研究了许久,这次只是粗略的产品,等铁铺那边的齿轮做出来,速度更快,风速就大。”
老里头非常的有信心,他接着说:“这个踏板可以研究成自动,就不需要有人一直踩着。”
姚香玉看着那踏板和齿轮,又想到了缝纫机,现在能做出人力风扇,那缝纫机是不是不远了?
不过她没打算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缝纫机过早出现不见得是件好事,尤其在其他产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
吴柏青亲自坐到小马扎上踩了踩踏板,发现其实这个是能够控制速度的,只不过木制的,某些连接处过于薄弱,一旦速度过快,就容易损坏。
廖氏侧头看姚香玉,“这可如你设想?”
姚香玉点头,她能想的也就到这了,“他们做得很好。”实际上,她给的并不是细节图,老钱父子能摸索出这样,真的很不错了。
老钱一听这个风扇是姚香玉想出来的,他眼睛一亮,上前几步,“夫人见这风扇可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