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城外开了地,种些地瓜、玉米啥的,要不是种子不够,我们还能种更多。”
姚香玉听了这些话,想了想问,“听长辈说,之前有孔家人租了你们的院子,现可还在?”
“哎,你说夫子呀,他们也是不容易,男主人被征走,夫人卧病在床,只得两个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弄些吃的,看着也怪可怜的。”
卢老太说着,她家倒还好,孙子孙女都是能干的,而儿媳妇更是要强,日子倒是能过得下去。
而孔家人,那完全是没干过活的,种个地瓜都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此次前来,我是受了长辈的嘱托,把他们带回村里去的。孔先生是我大伯哥的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大哥伯去服役依然还惦记着。”
“去村里总比在城里好。”卢老太高兴地点头,“不过你们也不容易,听说外乡人都比你们村里的人多。”
可不是,城里已经没多少个外乡人,都离开了,各寻各的落脚处。
姚香玉苦笑了下,“没办法,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姚香玉把麻袋和背篓拉过来,说:“婆婆,您可知现哪还有卖盐的吗?”
“因着之前的命令,村里屯的盐都吃得差不多了。”
卢老太看了卢老头一眼,犹豫了半晌,说:“我倒是知道一家,不过那家是走私的盐,如今是乱世没人管,但他们依然不敢声张。”
“你若是带了粮食,我可带你去换。”卢老太对于吴大夫的感官很好,自然对姚香玉很有好感。
姚香玉想了想,“成。”她打开麻袋,“这是稻谷,因着保存不当,有些霉味,婆婆要是不嫌弃,您就舀两升留着吃罢。”
“这可使不得,太金贵了。”卢老太连忙摇手。
“您太客气了,难不成我还要再挑回去?以后我再来县城,指不定还要再麻烦您呢,这就当是我的谢礼了。”
卢老太闻言有些意动,如今粮食多稀罕,尤其是稻谷,熬的粥可养人了。
“那好罢,给几合便好。”卢老太说着,便去拿了个小麻袋来。
姚香玉才不客气,把小袋子弄到麻袋里,双手一扒拉,慢慢的一袋,完后她瞅到边上有个笸箩,又往里头倒了不少。
“够了,够了,哎你这孩子,怎这般客气。”
“没事。”姚香玉笑了笑,问:“刚我来时,有几人跟着我,您这些可要收好。”
“放心罢,我老头子病好了,还是不怕几个小毛贼的。”卢老头自信地说道,好歹也是几十年的老捕快了。
说着话的时候,那边孔康同推开院门进来,看到卢家屋子里有陌生人还愣了下。
“孔先生,您可算是回来了,这位小娘子说受人之托,有事找您。”
卢老头站起来,走到门口,跟孔康同打招呼道,总得他来介绍吧。
孔康同低声让身旁的孙子孙女先回屋,而后去洗了手,这才进入卢家的屋子。
第二百五十二章县城现状
县衙守门的是一个老头子,他看到姚香玉吓了一跳,忙跳起来,“你找谁?”
“卫大人和卢捕快在吗?”
“卫大人在,你稍等,容我去通报一声。”
姚香玉往里看了一眼,冷冷清清的,连个年轻的衙役都没有。
“卫大人。”
卫千重急匆匆地走出来,看到姚香玉的时候,他不由愣了愣,这是谁?
“我是好田村孙平瑜的弟妹,此次前来,是想跟卫大人打听个消息。”
卫千重费了好大的劲才从脑海里提取出姚香玉的信息,“孙夫人,请。”
卫千重忙找了他媳妇出来作陪。
姚香玉把担子和背篓放在一旁,朝两人行了个礼。
“卫大人,这是怎回事?”
“强制征兵,县城里的年轻男丁都被抓光了。”卫千重怎么也想不到之前那看着繁华的光景,会变成现在的萧条。
“您的意思是,城里最先开始的?”姚香玉从卫千重的表情中分析出一点来。
卫千重顿了顿,想起好田村等几个村子是在山上,目前又是封锁管理,自然不知道下头发生的事。
“都过了月余了。”卫千重叹了口气道。
“……”姚香玉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卫夫人没说话,她神色黯然,轻轻地安抚着怀中的幼儿。
“那城里余下的人先如何过日子?”姚香玉嘴关心的是这点。
与村里的人相比,有田有地,再不济往山里去,怎么都饿不死,可是城里呢?
“我运气不错,找了一批地瓜苗子让大伙种了,还种了些玉米,怎么也能填饱肚子罢。”
卫千重身为父母官,那些人并为把他带走,但留下的一大烂摊子,也够他头疼的。
“衙役全都被征走了?”
“确实。”卫千重猜测姚香玉是来找卢捕快的。
“如今城里的人可能移居到别处?”若是还如之前那般严家看管,那就麻烦了。
“若是在下头村子有亲戚,尽可去投靠。”卫千重也觉得头疼。
也是那些百姓都不知道,没来城里,不然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