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做年货

悍妻种田记 甲木成林 2936 字 8个月前

姚香玉接过石杵,飞快地碾起石钵里的黄豆。

这黄豆是炒熟去皮的,碾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姚香玉没一会就弄好了。

她用一把芒草做的小帚把黄豆粉扫入碗里,然后换了红豆来碾。

红豆、绿豆是煮熟了的,但不够烂,碾起来更加轻松,就是倒出来的时候比较麻烦。

“香玉,你这速度就是快,碾得很细。”莱伯母夸了姚香玉两句,“你要的香蕉叶我放在那了。”

“香玉,别急着走,这锅碗糕就要出锅了,你吃一个再走。”李素云从厨房门探出头来说道。

“好。”姚香玉也不客气,进入雾气萦绕的厨房,一股甜香味扑鼻而来。

她看到桌子上的案板上,还摆放着许多的东西,地瓜做的炸团子、地瓜片、芝麻烙饼、江米条、炸米饼等等。

更别说还没做好的碗糕啊、米粿、甜粿啊等等,姚香玉看得眼睛都有点花了。

去年过年,孙父孙母可没整多少东西。

看来做的年货的多少,直接说明了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准。

三奶奶做的这个碗糕是用粗大的竹子当容器蒸成的,实际上糕不成碗状,而是呈杯状。

毕竟碗有限,容积也大,做出来的糕肯定不如竹筒做的精致小巧。

但大家都习惯了碗糕的叫法,倒没再改变。

碗糕的颜色呈淡黄色,顶部被划了十字裂开呈一朵花,点着小红点,或许不够精致,但在这屋子匮乏的年代,已经非常难得。

“三奶奶,很好吃。”姚香玉眯着眼,朝三奶奶竖起大拇指。

三奶奶笑眯眯的,“你回去也学着做衣做,用大米和玉米磨成粉,仔细筛过后,混合后加鸡蛋和糖水再来蒸。”

“多谢三奶奶提点,我回去会试试的。”姚香玉把碗糕吃完,竹筒放下,才拿了香蕉叶离开。

前世糖果是吃腻了,如今甜味匮乏,倒又有点馋了。姚香玉砸吧了下嘴,得想想办法。

比如说之前要做的麦芽糖,就别再只是嘴上说说了。

姚香玉跟廖氏说了下三奶奶家做了哪些好吃的,她认为可以都试一试。

“有机会都试试,不急,家里缺了不少东西呢。”廖氏笑着说道。

自从吴灵药出事后,她都多少年过年没人围在身边做年货了,真是令人怀念。

果然还是生女儿更贴心,瞧瞧这三个,都乖乖待屋里帮忙呢。

被嫌弃的吴柏青和吴灵药父子还在看书,两人在琢磨卤料的配方,不是他们不想在厨房里帮忙,而是被嫌弃帮倒忙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做年货

“你们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还要多待几日呢。”廖氏开了门,笑着说道。

姚香玉和孙平凡忙把挑着的稻谷和青菜放下,摆着手说:“要过年了,需要忙着的事不少,我们不能啥都不干呀。”

廖氏打开麻袋看了看,“又挑这么多稻谷回来,你们是种了多少呀?”

“还有很多呢,够吃的。”要是可以,姚香玉真的想把所有粮食给挑回来,再放在那山里,她怀疑都要长虫了。

没有人气的地方,虫子总是很容易繁殖生长。

“再说了,大米饭好吃啊,玉米饼偶尔吃一吃,常吃还真不习惯。”

以前是没大米吃没办法,现在她才不想委屈自己。

“我煮点米线汤,你们再喝两碗姜汤,去下寒。”廖氏说着就去灶旁点火。

“伯母,您去睡罢,这大冷天的,我和平凡来就成。”姚香玉催着廖氏去休息,这大冷天的,让人从被窝里爬出来给他们开门已经很不好意思了。

廖氏见状,也不再坚持,年纪大了,身体到底不如从前。

看廖氏回房后,孙平凡烧火,两个灶眼同时启动,一锅烧水一锅先煮姜汤再米粉汤。

滚烫的姜汤喝下去,两人额头就冒出了细细的汗珠。

没一会儿,锅里的米粉煮开后滚个几滚,加入菠菜、打散的鸡蛋,以及祭祖时剩下的米粿。

一锅热乎乎的米粉汤就好了,两人一人一个大碗,埋头吃了起来。

热乎乎的面汤一下肚,那股热气由内而外,整个人舒服极了。

姚香玉吸了吸鼻子,跟孙平凡说:“米粿虽说不是糯米做的,但滋味还成,反正天气冷,我们多做一些放着。”

尤其是做米粉汤的时候加点米粿进去,那汤水就浓稠了不少,滋味不错。

“好。”孙平凡当然是姚香玉说什么就什么的。

一锅米粉汤吃完,姚香玉催着孙平凡去擦洗身子,她整理了下厨房,也打了一盆热水回屋。

反正只要小心一些,不把水弄到地板上,问题不大。

软乎乎的床铺,与火炕完全不一样,需要盖着厚实的棉被,才能保留住温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人睡肯定比一人要暖和,只要不翻身带入空气就行。

“伯母,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姚香玉动了动手腕,发现屋前屋后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没有她的用武之地了。

“嗯,吃过饭后,你去舂米,我们做米粿。”廖氏想了想说道。

有姚香玉在,捶打米饭就很轻松了,一天只能就能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