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香玉离了二爷爷家,想了想,回去了,刚才那人太危险,她还是避开的好。
有什么重要的事,很快就能知道,不必急于一时。
她站在高处,看着这些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井然有序地离开,心里某个角落隐隐有些不安。
祠堂里,二爷爷等人难得地强硬起来,纵使一些村人有意见,也不敢忤逆。
二爷爷三爷爷宣布这些流民暂时的食宿,按人头来分,家家户户都有,等安置这些流民的屋子建好,再让他们搬过去就是。
家里平白多了人吃饭睡觉,一些精打细算的妇人们就不同意了,马上就大声地嚷嚷起来。
更有那大声哭闹的,企图让自家省了这麻烦事,谁家的粮食能去养闲人?
但是这一次二爷爷三爷爷都是理都不理,直接堵上嘴绑起来,不管辈分,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二爷爷三爷爷等人见许多人没动静,但心里愤愤不平,说不定会虐待这些外来人。
尤其是这些人中还有妇人姑娘的,若是某些人胆大包天,做出什么事来也不无可能。
沉吟片刻,二爷爷等人重新凑在一处商量,又重新计算了下这些流民,他们有多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又有多少孤苦无依的。
“我就问一句,有没有想主动接收流民的?”二爷爷大声地问,视线扫过所有村民。
半晌,有两个人举手了,二爷爷一看,眉头不由紧皱起来,都是名声不咋好的人,估计是想要占人便宜的。
“既然你们意见这般大,那就让他们住在祠堂,吃食每日每家每户出一些,让他们自己煮。等房子盖完,再让他们搬出去。”
好田村的祠堂还是不小的,分了两进,两边是没改为房间,但是很宽敞,打地铺的话绝对是够了的。
如今天气是凉了,但还不够冷,暂时睡在地上问题不大。
流民中有个老头子,看着精气神上课,道:“如此正好,我们就不给诸位乡亲父老添麻烦了,祠堂甚是宽敞,住得开的。”
二爷爷见那些流民都在点头,心里满意:“现在,每家每户搬五捆稻草,一家半斗地瓜干三合黄稻,家中有多余干菜的,可送一些来,三天送一次。”
那些被绑起来的妇人贝松绑后,心里有再多的怨言也不敢多说,心里暗暗咒骂几句后,便急匆匆地散去。
不久,孙平凡几人回来,说了村里对那些流民的安排,姚香玉和孙平凡就忙着去搂稻草,食物就由廖氏来准备。
孙平凡附在姚香玉耳边说了几句,“我觉得这些流民中有些人应当是有些技艺的,且有些人身子不大好。你觉得我们是送点大米过去,还是熬点了粥送去。”
姚香玉知道孙平凡心软,北边本就比南方发达,这些人流落至此,手中多少有些吃饭的本事,打好交道,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第一百九十七章接受流民
姚香玉和孙平凡商量了下决定挑一些稻子和南瓜冬瓜回去。
为了避免过于显眼,他们用干草做了些伪装。
至于地里刚种下的那些大白菜和芥菜,能活多少真的要看运气了,毕竟他们没法时时刻刻照看着。
进村的时候,小两口有些惊讶,许多人家家门敞开着,没见有人在。
这有些不正常,其中有几户人家常年都有人在,老人喜欢坐在门口,跟来往的人打招呼。
他们按捺住心里的诧异,加快了步伐往家里走,踏上小路的时候,他们隐隐觉得祠堂那边有动静。
站高了一看,好家伙,祠堂门口乌拉拉一片,敢情人都凑到祠堂那边去了,可是发生了什大事?
庆幸的是,家里有人在,廖氏没去凑热闹,姚香玉和孙平凡也从她口中知道了缘由。
“你们回来得正好,这回可真是大事了。”廖氏觉得孙平凡和姚香玉有必要知道这一件事。
姚香玉疑惑地看向廖氏,能让廖氏这么说的,这事一定不简单,她孙平凡安静地等着,水都没来得及去喝一口。
“还是上回的那些士兵,不同的是,这回他们是送人来的。就是那些外来流民,送到村子里由村子负责。”
“什么?”孙平凡忍不住惊叫出声,“每个村子都这样吗?”
“看情况来说应当是。”廖氏觉得想出这主意的人可真是用心良苦。
外来人口想要融入当地是很难的,但是有了官府插手,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有些村子即便不欢迎这些外来人口,但也不敢做太过分的事。
“据说这些流民身上都有编号登记造册,他们也要开荒种地缴纳赋税,并没什不同的。不过听说以后安稳了,这些人还是可以回去原籍的。”
“伯母,您知道得好多。”姚香玉佩服地看着廖氏,不出门就能知道这么多。
“你想太多了,是这两日有人来求医时说的,其他地方早就安排好了,我们山上的村子算是晚的了。”
照例说,吴柏青和吴灵药其实没必要去的,但是他们想知道县城是什么情况,毕竟他们在里头还有房子,若是被强制征用,那会很郁闷的。
“那病人可是有说其他村子是什么态度?可有闹事的?”
“这就不清楚了,敢闹事的,怕是只有山民聚居的村落了,我觉得官府应当会考虑这点,好好谈话的。”
“伯母,香玉,那我去祠堂那边看看,若只是送人不需这么长时间,应当还有别的条文命令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