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达虽然是文官,但在中都四郡他就是领头人,见过的火器也不在少数,面对这样一把漂亮的机械,他还是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好看!”
“是吧。”
谢夫人笑道。
“我不懂枪,但我也觉得这枪好看。”
她伸手拿起了那把枪。
“虽说是送我的,但我觉得其实是送你的,崔慎想让你看到这把枪。”
她没说的是,当收到这把枪的时候,她就决意一定要给丈夫使用磺胺。萧卓的儿子敢送枪给她,这是笃定磺胺一定能治好谢敏达的病,笃定谢敏达能活着睁眼看到这把枪。
聪明如谢敏达,瞬间便想通了关窍。
“所以前段时间北郡向东海运送钢料,就是因为崔慎有门路能搞到这种火器?黑熊礁和龟背屿大捷,也是靠了这种新式的火器吧?!”
他摸了摸下巴。
“萧卓的这个儿子,还真是深藏不露。”
“何止是萧卓的儿子。”
谢夫人微微一笑。
“冉家的那个冉七郎,我觉得也是个有趣的孩子,听说他在青州创办了造氨工场,成功合成了化肥。”
造氨工坊!?化肥?!
谢敏达的眼眸瞬间锐利了许多。
中都四郡虽然是利益共同体,但四家的日子却有好有坏,内部也不是没有矛盾的。
中都依靠航运赚的盆满钵满,恒阊紧靠中都做航运腹地,蓟南和灵德虽然也有航运,但远海贸易的红利传不到那么远,大部分人还都是靠着种地过日子。
大雍的商业发达,但农业产量却并不丰厚,每年都要从海外购置粮食补充缺口。
近些年,海西洲收紧了对大雍的粮食买卖,婆罗洲接连遭遇了两年天灾,自己吃都不够,更不可能拿出来交易,大雍的粮价连年上涨。
谢敏达也想过利用蓟南和灵德两郡种粮,他听说海西洲的农人都会在地中加入化物制出的肥料,能让粮食的产量提升。可蓟南和灵德的郡守不甘于种田,海西洲的化肥拿到大雍又成本太高,这个想法就一直没能成形。
“冉七郎的肥料也是开放交易的吗?”
谢敏达问道。
“应该是的。”
谢夫人点头。
“说是由青州城里的新元商社代理,大量购入还有优惠。”
“大量购入……”
谢敏达轻笑一声。
“看来他掌握了制氨的方法,而且还能大量生产,怕是要引得不少人眼红了。”
“可不是。”
谢夫人抿嘴笑。
“钱酉匡还说,未来磺胺药也会交给新元商社代销。新元商社的东家是冉七郎的表兄,岐江高家的嫡长子,胡子善的远房表妹十年前嫁入高家做了他的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