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见贾敏这行事作风,瞬间理解了为什么林黛玉一进贾府就被贾王氏和周瑞家的给了下马威。这林姑娘的娘行事风格,估计贾王氏主仆早就恨得她牙痒了吧。贾敏在家时候受宠,贾王氏主仆不能拿她怎样,后来林黛玉带着一老一小两个仆人投靠到贾府,还不得都报复到她身上?
不过贾敏这算是提前为林姑娘报了仇,还是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周瑞家的听见贾敏如此发落,想要辩解,但贾敏根本不给她机会。贾敏走后,赵嬷嬷抱着贾琏入荣禧堂,贾琏听见身后传来啪啪啪的皮肤撞击声,莫名摸了一下自己的脸,真是听着都疼啊。
贾琏现在话都不会说,到了荣禧堂,也不过是赵嬷嬷抱着向贾母行了个礼,就和贾赦、窦氏、贾瑚一起回了东院。
今天的事让贾敏看见了,贾敏就打发人来向窦氏知会了一声,窦氏听了,对贾赦道:“四姑娘倒是个有心的,咱们该当好好谢谢她。”
贾赦笑道:“既如此,你就准备一份大礼给四妹妹添妆就是。”
窦氏笑道:“可是胡说,四妹妹虽然定了亲,临出格还早呢。看老太爷和老太太对四妹妹看重的程度,估计还会多留四妹妹几年。这个不要你操心,我自会准备。四妹妹什么都不缺,我不过是随便捡几样东西给西大院送去,那是我的心。”
此时,贾琏才知道贾敏已经定了亲,不用猜,定的人肯定是林如海。
贾琏所料不错,就在贾琏穿越过来之前,已经给贾敏定了亲。当时贾代善重病,便将几个子女都安排好了,不但给贾敏定了亲,还写了贾赦袭爵、为贾政求官职的奏本。
不过贾琏穿越后,刚好赶上救了贾代善,贾赦便没袭爵,还是世子;贾政也没得到那个工部主事的官职,还是白身。
贾敏的亲事定下了,将来嫁去林家又是做宗妇的,自然要学习理家,所以贾母将掌家权下放了一部分给贾敏。也是因此,贾敏责罚周瑞家的,名正言顺。
周瑞在贾敏手上吃了瘪,转头就告到了贾王氏跟前儿,贾王氏心中气急,面上却把周瑞家的数落了一顿。总之,这个锅是让周瑞家的背上了,贾王氏一点错没有。次日窦氏抱着贾琏去荣禧堂请安,贾琏见贾母对贾王氏依旧和颜悦色的。
又说贾代善自进宫面圣之后,当日就没回来,也没打发个人回来报信。第二天贾府众人还算沉得住气,到了第三天就不行了,贾赦、贾政、贾母、贾敏个个脸上忧心忡忡。
贾琏心中估量了一下,既然景和帝派了自己的御用太医来给贾代善诊病,证明景和帝是真的看重贾代善。所以贾琏觉得贾代善入宫之后突然没了消息应该问题不大,估计是去执行什么秘密任务罢了。
所以贾琏看着愁云惨淡的贾赦夫妻和时常来东院看自己的贾敏,也经常冲他们笑,开解他们。贾赦现在还不会说话,也只能用傻笑开解人了,贾琏觉得这会成为自己的黑历史。
一晃到了年关,贾代善依然毫无音讯,因此,荣国府的这个年都过得比较简单。直到三个月后,贾代善回来了,同时,平安州节度使也换了人,据说还有一批人下了大狱。
如果平安州真的在宣府,只用三个月时间就就整顿好这样一个军事重镇,证明贾代善确实能力杰出。当然,平安州到底整顿到什么程度,贾琏也不太清楚。没用人会对一个婴儿说朝堂大事。
只是贾代善依然很喜欢没事抱抱孙子,而有时候没人的时候,贾代善也会对贾琏说一句半句的‘这下安稳了’‘以后祖父可以在家安心抱琏儿’什么的,贾琏判断平安州的情况还不错。
贾代善本就是大病初愈,这次又去平安州三月才回,回来的时候又黑又瘦,满身疲累,贾琏看了都有几分心疼。人的感情是相互了,贾琏刚开始救贾代善是为了自己将来不落得原身那样的下场,但是贾代善对他宠得哟,真是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的,贾琏也对贾代善生出几分祖孙情。
贾代善立了大功,景和帝自然不会亏待他。只是贾代善的爵位升无可升,景和帝除了赏了贾代善大量名贵药材之外,还赏了大批财物。
所谓御赐,往往是名分上好听,一般都是些什么圣上手书牌匾、如意、手串、扇子等物。但是这次景和帝除了赏赐贾琏常规的如意、手串等,还赏了黄金千两、白银千两、东珠两斛、南珠两斛、还有文玩字画等物,礼部官员直拉了满满一车来。
反正这些东西是从平安州节度使温良和其爪牙家中抄来的,其中现金现银大部分进了国库,剩下的金珠宝贝、文玩字画择了相当一部分给贾代善,反正抄家抄来的,景和帝也不觉得心疼。
以前贾代善得了大批的赏赐,都是直接交给贾母归了大库,反正贾代善要支取银子,账房从来都是加一两成的送来,贾代善从来没有银钱不趁手的时候,自然也没有建小金库的概念。
贾母看着那一车的赏赐,心中却乐开了花。贾母做了几十年的国公夫人,自然是有见识的,知道那些金珠宝贝、文玩字画的价值远远超过那金银各一千两的赏金。
贾母盘算这将珍珠给两斛给贾敏,给两斛给元春,名家真迹的字画给给贾珠,谁知这次贾代善接了赏赐,直接就让人把东西拉去了梨香院。
贾瑚、贾珠、贾元春、贾琏分别象征性的得了些东西,不过是那些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的笔墨纸砚,手串等物,倒是贾敏得了两斛珍珠。
此为防盗章
因为贾珠记得太清楚了,八|九岁的孩子又不是十分会抓重点,把自己记得的每一个细节都絮絮叨叨的复述出来,颇为夹杂啰嗦。也亏得王子腾为了套话,还有耐心听。
贾珠在那里自说自话,王子腾适时的引导两句,贾珠终于说到了祖父带着一个看上去很可怕的人进了小书房,说到那人对贾代善说:‘国公爷,粤海那边……’
王子腾听到粤海两字,终于心下一紧,面上却极和蔼,对贾珠笑道:“然后呢?”
“然后那个人停了一下,接着说‘国公爷,属下南下一趟,寻到些新奇玩意儿,明日就让人给国公爷送来,虽然不值什么,国公爷给府上几位小爷把玩也好。’祖父还没说话,我就被琏兄弟叫破了,他大声问我在干什么,祖父和那个人就出来了,祖父问我怎么这么早下学,再后来,祖父的长随回来,祖父让长随送我回自己的院子。”贾珠说到这里,小脸通红,显然对贾琏叫破他的事颇为气愤。
听到贾珠被贾琏叫破,没有听到更多消息,王子腾心中略有遗憾,但有这条消息,也足够了。于是又柔声安慰了贾珠几句,让丫鬟带贾珠下去玩。
王子腾自己则快速回了书房写了封信,叫亲信送出去了。
而荣国府内,这些时日很是繁忙,除了贾代善忙得见不到人影之外,贾母也很忙。一来,是贾政要参加春闱,二来,是贾敏在今年及笄,贾敏及笄之后,又该准备婚事了。
春闱极是严苛,为防有人夹带舞弊,考生皆着单衣入场,号房内的被褥也是贡院统一提供的,只有棉被一条,并不足以御寒。考生从二月初九开始至二月十八日止,三场考试共九日皆住在号房之内。京城在北地,二月尚且寒冷,别说做文章耗费心神,就是熬那一连九日的冻,也多少身子差的人熬不过去。
贾政考到第二场上,就被人抬出来了。好巧不巧,也是这日贾王氏就带着贾珠回来了。
贾王氏带着贾珠到王子腾府上住了小半月,估摸着贾政的气也该消了,再说,贾政这几日应该还在贡院考试,不在家中。于是母子两个高高兴兴的回来,就撞上贾政被灰溜溜的从考场上抬回来。
于是贾政那个气啊,把自己考试落第的原因都算到贾珠头上了,说贾珠不争气导致他没好好温书。
不过贾珠看话本子那事儿都过去半个月了,贾政倒是没发疯打人,就是恨不得让贾珠下一科就中个进士回来,替自己把气都争回来。于是贾政天天在大书房逼着贾珠读书上进。
就这样又是小半月,会试放榜,贾政都没考完,自然没上榜,而林如海比贾政还小好几岁,却是高中第五名贡士。林如海是荣国府女婿,两人今年同科考试,即便其他人不提,贾政心中难免对比一番,越发气闷。
倒是贾母心疼小儿子,不但让贾王氏多劝贾政说莫要失望难过,好生温书下科再考就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愁笔墨钱。说完,还让鸳鸯给贾政房里送了几件梯己并几样补品补身体。
贾代善是知道自己儿子几斤几两的,对这个结果一点不意外。
殿试定在三月十五日举行,天气暖和不少不说,也只考一科一天,比之会试少吃不少苦。因联姻的关系,荣国府也格外关注今年殿试放榜。
贾代善那边虽然忙碌了一整月,朝堂上倒是暂时相安无事。殿试放榜后,林如海高中探花,跨马游街好不热闹。窦氏和贾王氏自然是要到贾敏房中贺喜的,只是贾敏脸嫩,被两个嫂子几句话羞红了脸。
虽然儿子没中,但是准女婿中探花无论如何是一件喜事,贾府上下喜气盈盈,唯有贾代善面上虽然也还好,贾琏却能感受到贾代善身上一丝若有似无的紧绷感。
略想一下,贾琏便明白了:春闱是朝廷大事,景和帝自然也极重视此事,这时候如果有人弹劾太子,只怕会惹得龙颜不快,适得其反。人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了,你跑去说人家亲儿子的坏话像话吗?但是如今殿试已毕,贤才已择,只怕紧接着就会有人弹劾窦充,剑指太子了。
琼林宴后,状元、榜眼、探花都进了翰林院,状元封了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林如海都是翰林院编修。现在窦氏掌家,因贾敏学习理家,和窦氏共同理事几年,姑嫂两个交好,窦氏细心备了厚礼,给贾代善和贾母过目之后,才打发心细的管事给林家送去。
本朝十日一大朝会,贾代善因上次重病回家荣养,养好之后,景安帝也恩准他只需上大朝会即可,其他时候无旨可不入朝。
这一日,终于到了琼林宴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贾代善身着朝服,一大早就入了宫。
果然,在议了几件大事之后,就有御史台张姓御史出班列奏事:“启奏皇上,微臣本贯粤海青溪县,此次进京赶考士子中,有微臣同乡名罗青松者。此次罗举人进京,因系同乡,微臣便将罗举人接入微臣家中读书备考,据罗举人说,如今粤海颇多南越人。罗举人在粤海参加乡试时,一同年因和南越人冲突,被活活打死,那南越人也被抓入了衙门。后来不知怎么,那南越人被无罪释放了。微臣想,本朝天|朝上国,四海臣服,岂容小国寡民在我国国土上造次,还请圣上派监察御史到粤海巡按,还地方吏值清明,百姓安居乐意。”
贾代善早就料到近日会有一波剑指窦充的弹劾,但听了这张御史之言,贾代善依旧忍不住高瞧对方两分。张御史只字未提粤海巡抚窦充如何,却寥寥数语说明南越人在粤海打死人不会落罪,地方吏治不清,百姓生活提心吊胆。朝堂之上无蠢人,谁不知这是粤海巡抚失职。
更妙的是,本朝除了设巡按不定期代天子巡狩,监察地方外,还在各地设有分守道一职,各地分守道有参奏之责,可递奏章直达天听。
既然对方为了拉太子下马,可以在宁国府刺杀忠顺王,又同时构陷窦充双管齐下,自然也可以拉拢粤海分守道多管齐下,若是粤海分守道弹劾窦充的奏章已经到了景和帝手上,张御史这没有指名道姓的禀奏则恰巧能够成为激怒景和帝的引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