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生产力与蒸汽机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1174 字 8个月前

胤祚在床上思量许久,又跑到桌面上写写画画,都没能想出个好主意。

从外地调集人手,不仅兴师动众,遭人猜忌,而且增加了工业人口,意味着各行各业的人口也要增加。

除了不需要更多的农民种粮之外,需要更多的木瓦匠,给工人建住房,需要更多的厨师,喂饱工人,需要更多的衙役,维持治安,甚至需要更多的妓女,在晚上抚慰工人们劳累的心灵。

总而言之,对如今有些人满为患的齐齐哈尔来讲,增加工人人口,是个极低效率的解决问题方式。

那么就只剩下了一条路。

胤祚眼中一亮,拿起关东辽尾,饱蘸浓墨,在宣纸上挥毫作画。

不过片刻,一个大型的蒸汽机就出现在纸上。

这个简陋的蒸汽机只有一个气缸,用导杆连接导轮,气缸中有水,有火在气缸下加热。

蒸汽机的原理完美的跃然于纸上。

胤祚自嘲的一笑,将这张纸揉成一个纸团,丢在地上。

蒸汽机的原理,小孩子都懂,但要亲手做出来却是千难万难。

蒸汽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有个人闲的无聊,就用蒸汽推一个小球玩,完全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只是为了好玩。

这个发明与一个带盖子的锅的唯一区别就是,锅盖是扁平的,而蒸汽球的锅盖是球形的。

制约蒸汽机的最大问题是能效比,通俗的来说,给蒸汽机喂十两银子的木头,蒸汽机能挖出十一两银子的煤,那可以说有使用价值。

而历史上,蒸汽机永远是喂十两银子的木头,挖出一两银子的煤。

为了解决能效比的问题,历史上无数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做了无数变革和创新,直到十八世纪中期,才有人将蒸汽机改良完毕,真正赋予其了使用价值。

这个人名叫瓦特。

这个人非常凑巧的,出生在距现在三十九年后,而他的改良蒸汽机则诞生于六十八年之后。

如果活的够久,还是有幸可以见证改良蒸汽机诞生的那一天的。胤祚不由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