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永定河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335 字 8个月前

云婉儿精神一振,喜道:“王爷怎么说。”

“王爷说,瓦解晋商,我们做的已经很好了,至于少些利银,王爷没有追究。”画儿说着,将信递给云婉儿。

云婉儿接过信,仔细看了许久,悲喜参半的道:“没想到王爷一边打仗,还能一边将李朝经济抓在手中,仅银粮二项就赚了六十万两银子。若是王爷在直隶,定然不会让两行变成现在这样子。”

画儿道:“掌柜的,你别太自责了,王爷信里不仅没怪你,还夸你做得好呢。”

云婉儿微笑道:“这封信吴掌柜看过了吗?”

画儿摇摇头道:“画儿一收到信就拿给掌柜的了。”

云婉儿将信叠好,递给画儿道:“去,给吴掌柜看看。”

画儿接过信,低声道了声“是”。

“等等。”云婉儿叫了一声。

画儿有些慌张的转身,心虚的道:“掌柜的,还有事吗?”

“你袖子里的是什么?”云婉儿眯着眼睛道。

画儿遮掩道:“没什么。”

云婉儿伸出手道:“拿出来。”

画儿无奈,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红红的纸,道:“是个媒婆的拜帖……”

云婉儿接过那张红纸,这纸质地略有些厚,却与大清的拜帖形制不同,上面只写了“媒人张氏请见”的字样。

“这个不是拜帖。”云婉儿道,“只有秀才功名以上的才能用红色的拜帖,这就是媒人的一张名帖罢了。”

云婉儿将名帖放在一边道:“这是谁要说媒了?”

画儿一脸古怪的看着云婉儿。

“怎么?”云婉儿奇道。

画儿噘着嘴道:“掌柜的,这个媒人是大盛魁的史大学请的,是来给你说媒的。”

二月初一,浑河新河道落成。

康熙摆驾至新河之畔,群臣相伴,仪仗绵延十余里,再往外还有无数围观的百姓。

吉时已到。

康熙下令放水。

新河道土堤被早就埋好的炸药炸开,浑河江水涛涛而下,瞬间将整个新河道注满。

此时正值春天,冰雪消融,浑河水势汹涌,经新河道分流,旧河水位明显下降,哪怕再有上次河堤炸裂的水患,也无法漫过河堤了。

君臣无不欢欣鼓舞。

康熙自得的道:“自前明起,浑河三年一泛,朝廷治浑河屡治无果,致使下游河滩皆成斥卤之地,每有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朕记得,那是康熙七年七月,浑河卢沟桥段河水决堤,洪水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诸门,连午门都浸崩一角,危及皇城。而今,在朕治下,终将此河治罢,涛涛浑河,再无当年泛滥之危了。”

于成龙趁机道:“皇上武有平定三番、一统台湾、亲征准格尔之功绩,文有疏通漕运、整顿吏治、兴修水利之壮举,真乃圣君也。”

康熙轻笑,众臣马匹不绝。

康熙听的心旷神怡,当场决定要为治理浑河树碑立传。

于成龙道:“皇上,浑河古代称为?水,隋称为桑干,金称卢沟,明朝改称浑河,盖因河水浑浊如泥,又名无定河,取河水厥性激湍,数徙善溃之意,而今浑河得治,水质渐清,河道稳固,再用此两名,已不合适。臣奏请皇上,将新河道更名永定河,意为河道永定!”

四阿哥拱手道:“儿臣附议。”

康熙微笑道:“既然改名,只改一处是什么道理,将整个浑河都改了吧,从今往后,这条出太原经马邑,合燕云诸水,奔注畿南的河,就更名永定。”

皇上心情很好,气氛高涨,众臣马上跪拜山呼万岁。

翰林学士当场构思出了碑文。

康熙又欣赏了许久奔流到天边的永定河。

此时正是初春,新河道两旁已经有百姓在春耕,借着新河道之水两岸的农田也得以灌溉,远远望去,一派忙碌景象。

康熙轻声道了声“好”。

命名仪式完成后,康熙起驾回宫。

行了片刻,御驾行至旧河道,只见河水果然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