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惜名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589 字 9个月前

在范毓宾之下,还坐着三个人,坐在最下的是范清洪,范清洪身边是范毓宾的三弟范毓奇,另一人留着长须,面貌与范毓宾有三分相像。

这人是范家兄弟中的老四,范毓明,他身边的梨木茶几上,放着一份通红的册子,正是浑河雅集的请柬。

一个多月前,范毓宾曾派他去查明两行究竟在河滩地做些什么,现在已有了结果。

范毓明起身,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册子,递给了范毓宾道:“大哥,这是广州府的下人们送来的,在珠江附近有种垫高土地以避洪水的垦田法,只是费时费力,得地又不多,流传的不广。”

范毓宾打开那册子,只见上画着一幅农田图,简单的勾勒出土地上丘塘并存的样子,和两行在河滩地上所做倒是相差不大。

范毓宾放下册子道:“照你看来,两行使用这拱土垦田之法,可有成效?”

范毓明手抚长须道:“两行挖塘堆土,塘内可养鱼,坡顶可种田,倒是个改进供土法的好办法,只是其田产还是低于正常良田。不过两行堆土,并用水冲刷,已滤掉了土里的盐分,又添加新土,这样一来,坡顶当能种些正常作物,而鱼塘泡在水中,定期换水,土中盐分自去,这也正合泡田治卤的精要。以此法来治旧河斥卤地倒是上佳,只是想以此获利,千难万难。”

范毓宾点了点头,面上阴晴不定,又道:“清洪,近来城内对范家风评如何?对两行和浑河雅集评价又如何?”

范清洪起身,惭愧道:“禀父亲,乡试士子多是些死读书的迂腐之辈,对我范家买卖旧河地一事颇多微词。而两行则借着购新河土地赚足了名声,加之浑河雅集有听湖歌姬助阵,士子们更是趋之若鹜,说来,两行散发的请帖多是给士子们的,既没朝廷要员,也没有富户乡绅,看来是像借着一场雅集打出名头。”

范毓宾闭上眼睛,痛苦的道:“商人重利,更要惜名!在乡试之前卖旧河地,是一记昏招啊!凭白招来直隶学子的记恨。”

范清洪愤愤不平的道:“爹,我已查清楚了,我们买地时,有些掌柜擅作主张,派人在百姓田产上纵火,以致落了人家强买强卖的口实。”

范毓宾闭着眼睛道:“罢了,现在说这些无用,该如何惩处就如何惩处吧。”

“儿子遵命!”

“另外,将京城各处贩卖田产的伙计全都撤下来。”范毓宾道。

范清洪急道:“爹!还有三万多亩没卖出去……”

“撤下来!”范毓宾又重复了一遍,带着不容拒绝的味道,“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范清洪走后,三个秀才正对着哭的伤心的画儿手足无措。

没成想,画儿自己从地上站起来,抹了两把眼泪道:“哎呀!忘了掌柜的交代的事了。”说着跑到外面,回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三本红色的请帖。

画儿站在三个士子身前,泪眼婆娑的道:“掌柜的叫我选些才学上佳的读书人发放请帖,画儿没读过书,不知道什么是才学上佳,画儿看三位公子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定是极厉害的,不如就将这请帖给了三位吧。”

三个士子多年苦读,早晚与笔墨纸砚为伴,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当即就接过请帖,纷纷道:“好说!”

接过请帖一看,封面写着“浑河一号府邸雅集请帖”。

画儿从袖子里掏出几张银票,给了三个士子道:“此去路远,掌柜的特意为几位准备了车马费,请不必推辞啦!”

三人一愣,连忙摆手道:“不可不可,怎可收你家掌柜的银票?快快……”

他们还没说完,办妥了事情的小丫头,心中像是大石落地,脸上还挂着泪呢,身子已经蹦蹦跳跳的出门去了。

三个秀才面面相觑,年长那人道:“权且收下,雅集之日还给他们掌柜的就是。”

文士子翻开请帖,通读一遍后惊道:“这雅集之地竟在浑河之畔!”

田士子更是惊道:“雅集之时竟有听湖伶人奏曲!”

听湖阁的大名早就在直隶远播,此番进京,不少世子也想试试自己能否入听湖阁一闻仙音,可惜早在五月起,听湖阁就不再接客。

传言月前有富商为一闻仙乐,出白银十万两,请听湖阁墨先生奏乐,而遭拒。

这谣言传到士子们的耳中,又变成了听湖墨先生品格高洁,富贵不淫的表现,对入选听湖阁听曲就更为推崇。

此番雅集,不必去听湖阁,便能听闻听湖阁墨先生之仙籁,实在是难以置信。

就连三人中最老成的唐秀才,都是一脸震撼之色。

文士子一挥拳头道:“去!一定要去,既能一闻听湖仙乐,又能亲自去看看范家与两行之间的曲直黑白,何乐为不为?”

田士子道:“正是此理!亲眼看看,也不至被范公子那样的小人随口诓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