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戴大匠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382 字 9个月前

梅文鼎跟着小吏和匠人出了府门,往东走去,火器厂内街道都是横平竖直,西边为民居商铺,东边为各个匠作间,泾渭分明。

但匠人和小吏却没有去往东边的匠作间,而是找了一驾马车,那小吏道:“梅先生请上车,戴大匠在火炮试射场等您。”

马车行进了约半个时辰,在一片旷野停下。

梅文鼎还没下马车,便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紧接着无数的噗噗声,简直是是震耳欲聋。

他下车后,发现面前排着一排火炮,其中一门炮口还在冒着青烟,千余步外,空中一团黑烟渐渐消散。

“阁下便是梅先生?”有个清脆的声音道。

梅文鼎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个做男人打扮的姑娘,脸上满是一道道熏黑,不过两个眼睛倒是颇水灵。

那姑娘是个急性子,还未定梅文鼎回话便道:“在下戴言,是戴大匠的女儿,家父正在等您,请随我来吧。”说着便去领路。

梅文鼎领着自己的孙儿在后面跟上。

戴梓正站在那门冒着浓烟的火炮旁,拿着一个圆筒状的东西眺望远处,旁边站着五六个匠人都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爹,梅先生来了。”戴言说了声,便接过一根缠着破布的木棒,俯下身子清理炮膛了。

戴梓放下手中圆筒,打量了梅文鼎一番,梅文鼎也同样在打量他。

片刻后,戴梓面无表情的道:“老夫有一事求教先生,敢问此门炮最大射程是多少?周忠,将数据给他。”

一个站在戴梓身边的匠人闻言,将手中木板交给梅文鼎,梅文鼎接过木板,发现上面用铁丝夹着一张纸,纸上用蝇头小楷写着一串数字,都是用药量、仰角、射程一类。

梅文鼎笑道:“若是戴大匠叫老朽来便是为了此事,那老朽可就来错了。”说着便将那木板交给梅瑴成,对他道:“孙儿,你来算吧。”

在齐齐哈尔盘桓半个月之久的梅氏祖孙终于收到了对自己的安排。

官府的小吏只告诉他们要去一个叫火器厂的地方,然后便让他们准备行囊,准备出发。

前往火器厂的马车是特制的,没有车窗,车厢内漆黑一片,让人觉得分外压抑,但若是想要撩开车帘或是下车行走,赶车的人都会一面好言相劝,一面把手放在腰间的刀柄上。

梅文鼎见此不禁又是恼怒,又是担心。

偏偏去火器厂的路程还不算近,马车共走了两天两夜,每天只吃早饭和晚饭,天不亮时便上车,天色漆黑才下车,住的也是路边的旅店,周围全是荒郊野岭,人迹罕至。

终于了两天之后的清晨,马车停下,赶车人恭敬的将车帘掀开,请祖孙二人下车。

梅文鼎走下车,适应了许久的阳光,发现眼前是一座巨大的石山,在石山脚下是一片巨大连绵的城寨。

城墙上箭塔炮楼林立,每十步便有站岗的士兵,还有一队队士兵往返巡逻,守卫极其森严。

火器厂中出来几个小吏,殷勤的为梅氏祖孙提拿行李,并领他们入城。

进到城中,梅文鼎发现,此城依山而建造,道路均是横平竖直,房屋也都是一个模样,单看起来枯燥单调,放眼望去便是鳞次栉比,秩序井然。

梅文鼎奇道:“关外何时有了这么一座大城?”

小吏笑道:“老先生,此处名为火器厂,是为朝廷研发火器的所在,算不上什么城池。”

梅文鼎闻言奇道:“那你们此处可有官府学堂?”

小吏道:“此处官府便是火器厂衙门,由周同知协管;学堂倒是有一座小学,城里的半大孩子都在其中读书。”

梅文鼎听了不禁有些微怒,他好歹也是学问大家,居然被安排到与火器匠人为伍,难道这个六阿哥便如此记仇吗?

小吏还在乐呵呵的向梅文鼎介绍火器厂,可梅文鼎心中有事一句也没听进去。

“到了!”小吏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