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齿轮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241 字 8个月前

周家麟道:“禀王爷,半年多来,火器厂每月消耗精铁、硫磺、硝石、木炭都在增多,同时各色工匠劳工也在不断增多。现为了安全起见,火器厂已将试炮工坊和火药工坊搬进了更深的山里,下官正在为新工坊搭建厂址。不过物资等浅显只事,下官尚能应对,戴大匠经常来问下官要精于数算的人才,这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胤祚乐道:“正好,把梅文鼎安排到火器厂去,戴梓要数算人才,我便给他一个大清最厉害的。”

胤祚沉思片刻又道:“另外,传教士里,有个叫甘道夫的,你去找他,让他将传教士中经于数算的可靠人才都贡献出来,一并派到火器厂去,甘道夫若是不愿意,便告诉他,齐齐哈尔农田现在是十两银子一亩,想要教会农田就自己挣去。”

齐齐哈尔政务千头万绪,胤祚一连忙了六七天才算稍微理清。

晚间时,胤祚去了百事行总部,现在东北两行中,百事行发展最为迅猛,整个关外都被其收入囊中。

吴泽繁忙程度和胤祚也相差无几,见胤祚来了推开了许多事情道:“在下忙于俗事,未能亲至京城,为圣上贺寿,还望龙公子恕罪。”

胤祚说些安慰他的话,又询问了百事行现在的发展情况,吴泽一一作答。

在大清百事行的发展分外顺利,现在让吴泽最担心的,便是李朝。

按照胤祚与李朝王妃张玉贞的约定,百事行会进入里李朝发展棉纺,初见规模之后,会从民房行业中逐渐退出。

吴泽有些担忧的道:“龙公子你身在戈壁荒漠,对朝鲜不了解,自王妃重回为王宫之后,李焞和王妃之间裂隙就在逐渐加大,民间对王妃爱戴和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百事行的棉纺一方面在王妃庇佑之下,迅猛发展,一方面又处在王上的限制之下,举步维艰。

李朝已经隐隐有种二主的征兆,只是不知这场危机会在何时爆发出来。”

胤祚闻言也皱起了眉头道:“张玉贞未免也太急躁了些,她现在无兵无权,怎么和李焞斗法,棉纺也刚见成效,远没到显威的时候。”

吴泽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不过虽然棉纺受阻,烟草种植确是一帆风顺。百事行在李朝采办了近五万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种植烟草,七月份左右便能收获,八九月份市面上就能看到百事行的烟袋烟丝了,到时候的银两流入,想必也能稍微弥补一番在棉纺上的亏损。”

胤祚喝了口茶道:“果然无商不奸。”

吴泽笑了笑道:“不过眼下李朝欠银行的五十万两银子,眼看就要还第一期了,李焞很有肯能不会认账,若是王妃也不愿还钱的话,云掌柜十有八九就要在李朝印制五十万两银子的国债,将损失转嫁到李朝百姓头上了。”

胤祚有些头痛,走到窗前道:“这些事情,你们看着办就好了,你和云掌柜现在已经是极出色的商人,李朝被你们搅的多乱我都不在意,只要利润足够就好。

我对你们只有一点要求,派往李朝的员工都要想好退路,不可让他们枉送性命,哪怕一个小伙计的性命也不能乱丢。”

吴泽拱手道:“龙公子宅心仁厚,在下替李朝大小商号伙计谢六阿哥。”

胤祚一阵无语,听吴泽这意思,早已经在心中将他们等同于弃子了,若没有胤祚这一番话,恐怕就要客死他乡了。

尽管是在仲夏,齐齐哈尔的夜间也是微凉的。

从百事行总部出来,景阳大街上人流如织,大大小小的灯笼如天上星河洒落人间,将整条街道点缀的灯火通明,无数游人在大街上漫步,人流如织,大街两侧商号无数,没有一家晚上打烊,一派盛世景象。

往府邸走了几步,胤祚心有所感,回头凝望,景阳街上,金碧辉煌的银行大楼巍峨耸立,对面是百事行总部岿然不动。胤祚觉得两座大楼仿佛两具不停转动的齿轮,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前进的动力,一面将挡在面前的所有事物碾成粉末,一面又消耗了无数血肉维持其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