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下熙熙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355 字 8个月前

勿庵先生溺爱的摸了摸他的头,说话的是他的孙子梅瑴成,勿庵先生儿子早卒,故他一身所学都盼着这个孙儿继承,好在他的这个孙儿极其聪慧,常常对他的学问能举一反三,所以勿庵先生对他的孙儿也是极为宠爱。

勿庵先生道:“人人都知道祸从口出,自然无人愿意上前。”

梅瑴成又问道:“爷爷不是常说朝廷对历算学派重视不够,为何不趁此机会去向皇上进言。”

勿庵先生嘲笑道:“这不过是哪家王公大臣想出来的为皇上祝寿的法子罢了,看到远处那几个穿着团龙服的没?”

梅瑴成顺着爷爷的手指望去,果然在畅春园的宫墙下见到了两个身着团龙服饰的年轻人,他们身边站着几十个穿着明黄号衣的侍卫,虽站在宫墙的阴影下,却也分外显眼。

十四阿哥见无人来写字,有些焦急的道:“六哥,这法子好像不行啊。”

胤祚叫来一个太监耳语一番,随即对十四阿哥一笑道:“放心好了。”

那太监跑到台上向那书生传话,那书生听完诧异的睁大眼睛,确认到:“我……我也可以?”

太监不满道:“咱家消遣你不成?”

书生连道不敢,然后转身对众人道:“贵人说了,凡是落笔或是说话的,每人赏一两银子。”

书生说完便提起笔,在纸上写道:“恭祝圣上万寿无疆。”随即放下笔,一旁的太监看了一眼,掏出一两银子给他。

人群有些喧嚣,片刻后来了第二个写字的,一样领到了银子,随即人群便爆发了般涌到了台子上,太监身上的银子不够,便拿着胤祚给的银票找周围的商号兑换碎银子。

勿庵先生看到此景道:“孙儿,一会你去将爷爷的主张写在上面。”

梅瑴成不解,他知道爷爷不是贪图一两银子便宜的人,而且他们梅家也不缺银子。

勿庵先生解释道:“有无数百姓愿意上台提笔,这便是民意了,圣上不会不看,去写吧。”同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穿团龙服的年轻人身上,越看越是觉得此人眼熟。

十四阿哥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惊的说不出话来。

胤祚感慨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在大清,没有银子办不成的事,如果有,那就是银子给的不够多。”

胤祚惊讶万分,忙道:“怎么毁的?可还能补救?”

十四阿哥从怀里将那卷万福万寿帖拿出来,递给胤祚,抽抽啼啼的道:“出宫时,我走的太快,不小心撞了一个端茶的太监,便……便弄湿了……”

胤祚将万福万寿帖展开一看,果然湿了好大一片,纸上的字迹遇水便成了一团晕黑。

十四阿哥犹自道:“都怪我不小心,只顾着和八哥说话……”

胤祚皱眉道:“那个太监呢?”

“被……被八哥抓起来了,八哥说他是受人指使……”

胤祚不用猜,便知道这事和三阿哥脱不了干系,只是现在就算审出了主谋是谁,也于事无补了,尽快将寿礼补好才是当务之急。

胤祚问道:“这帖上共多少个寿字?”

“共三千三百一十六个……”

虽然提笔写字的这些人大多数都在畅春园里,但要在寿宴开始之前再写一份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胤祚打量那帖子,只余了小部分未损,将之裁剪的话,就完全没了万福万寿的意味。

胤祚灵机一动道:“拿纸笔来。”

十四阿哥哭着道:“没用的,寿宴马上开始了,来不及再写了。”

胤祚喝道:“快点拿来,再叫几个太监来,要信得过的。”

十四阿哥被胤祚吼了一声,终于找回了点精气神,忙去找人。

片刻后,五六个太监抬着一方桌子小跑过来,跑到胤祚近前将桌子放下,桌上笔墨纸砚样样俱全。

胤祚提笔,想了想又放下道:“十四弟,你来写。”

十四阿哥结果笔,在胤祚的要求下,在纸的正中写了大大的福寿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