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请安完毕后,就站在乾清宫前。
之后太监高喊,蒙古诸王工上殿。
蒙古诸部的使者从大门外鱼贯而入,略显杂乱,与整齐划一的大臣们,形成鲜明对比。
使者们走过文武大臣们,走到乾清宫门前,各自报了自己是哪家大汗的使者,并向康熙致以祝贺。
喀尔喀三可汗的名字胤祚是知道的,其余的蒙古大小汗王胤祚便闻所未闻了,只是听来听去,胤祚没有听到准格尔部新任可汗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
这不由让胤祚将准格尔变成新疆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蒙古使者祝贺一番之后,便退到武官身侧。
接着太监大喊,宣西藏使者上殿。
乾清门走出一群身着喇嘛服饰的人,缓缓走到胤祚身前拜见。
“西藏活佛使者,第五任第巴桑结嘉措,参见大清皇帝陛下。”为首的一个喇嘛双手合十说道。
他的话音平和,说话时面色庄严,却又似乎眼中含笑,让人升起一阵好感。
桑结嘉措周围喇嘛们也都一起双手合十行礼。
康熙让他们免礼,并问候了dai活佛几句,桑结嘉措与康熙对答,不卑不亢,滴水不漏,显然也是惊于政治的老手。
与康熙对答结束后,西藏使者们便被安排去文官的一侧,在喇嘛们转身时,胤祚看到一个熟悉身影。
“宕桑?”胤祚喃喃自语。
旁边侍立的太监,幽幽的看了胤祚一眼,胤祚立马噤若寒蝉,做老僧入定状。
自宕桑在他府上喝醉,被多合隆送到理藩院后,胤祚便再也没见过宕桑。
当时觉得是被他父母家人看管起来了,现在想来,宕桑既然是个喇嘛,自然不会在父母家人身边,而他的师父若是看到宕桑破了酒戒,恐怕会狠狠的惩治宕桑一顿,闹不好连喇嘛都做不成了。
胤祚之后想起此事还有些后悔,犹豫要不要去理藩院帮宕桑说说情,却没想到能在今日,在西藏使者中见到宕桑身影。
即便是在戈壁战场上睡梦依旧的胤祚,夜间竟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恍恍惚惚间挨到不知什么时辰,朦朦胧胧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胤祚腾的一下醒过来,待穿戴好衣物,太监们才刚刚道门口。
太监敲了敲门道:“六阿哥,老奴侍候六阿哥更衣。”
这时胤祚才知道,太监们每次进自己房间都是敲门的,只是之前自己睡的太死,没听见罢了。
胤祚还未来得及答话,太监们便推开门走进来,想来是前两日对胤祚不答话习惯了,正打算进来像之前一样叫醒胤祚。
推开门一看,胤祚已然穿戴整齐,坐在床边上,目光炯炯的看着他们。
几个太监都吓了一跳,待看清胤祚面容后,为首的太监道:“六阿哥今日起的早,随老奴用早膳去吧。”
胤祚点点头,随太监们而去,他的寿礼已经作业妥彩裳寄存在德妃处了。
胤祚来到用早膳的地方,已经有几个皇子在那了,皇宫中有专供皇子饭食的地方,像个小食堂般,只不过出了重大活动外,平日从未有人来罢了。
来的早的几个皇子,已经坐下吃饭了。
清朝皇子礼仪极佳,都是从小被人一板一眼训练出来的,坐姿要正,要食不言寝不语,不能有剩饭剩菜,夹菜时还要相互谦让等等规矩,不一而足。
胤祚小时候没少吃这些规矩的苦头。
相较而言,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就比自己小时候懂规矩的多,尽管心中对晚上献寿礼时期待万分,但绝无表露,最多只是在相视之时偷笑下罢了。
就这,一旁的太监还捏着尖嗓子干咳两声,两个皇子立马分开目光。
胤祚哭笑不得的坐在位置上,刚想夹菜,就见觉得脊背发凉,回头发现太监目光幽怨的望着自己,这才想起还有几个皇兄未到,只能尴尬的放下筷子。
片刻后,又陆陆续续来了许多皇子,有些年纪小的,让奶妈领着过来,甚至胤祚都不认识。
胤祚发现许久未的三阿哥也在皇子之中,自他麾下镶红旗大营覆灭之后,胤祚还是第一次见到三阿哥。
三阿哥比在戈壁上时瘦削了许多,眼中已没有了当时飞扬跋扈的神采,反而有些平和,几个月不见,如换了一个人一般。
当然,见到胤祚,他还是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
又过了片刻,大阿哥也到了,对着众兄弟拱手道:“各位皇弟,太子今日随皇阿玛主持大礼,就不来与我们一同用膳了,大家轻便吧。”
这时太监才掐着尖嗓子道:“开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