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二,上酒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283 字 8个月前

齐齐哈尔军既回了关外,胤祚手下便已无兵可领,在军中成了个闲人,他也乐得自在,每天傍晚扎营时,便出营在草原上漫步,或是夕阳西下时在河边饮马,或是满天繁星时,躺在草甸上看星星。

广阔天地间,确能舒展人的胸怀,与葛尔丹大战的惨烈似乎也在渐渐消退了。

胤祚仗着康熙恩宠,每天离营胡闹,却也无人敢管。

胤祚游山玩水时,每每都会把阿依慕带上,她是草原人性情,拿得起放得下,如此月余,葛尔丹之死,在她心中造成的阴霾,已渐渐消散。

一个月后,大军离开蒙古高原,过居庸关,回到京城。

大军各部也分别回各自驻地,补充折损,此次亲征可谓胜利结束。

回京之后,康熙便一头扎进皇宫,胤祚回到许久未至的京城贝勒府,现在门外的牌匾,已换成了亲王匾额。

大门也按照亲王制,整修了一番,看起来更加气派,只是只住了些许侍女奴仆,看起来少了些人气。

现在朝廷正忙着统计军功,准备封赏,加之康熙亲征积攒下的一大堆政务,忙的不可开交。

胤祚这个逍遥王爷,却落得了清闲。

胤祚便整日在京城闲逛,他虽在京城待了十年,但对这个城市,却还没有阿依慕熟悉。

在游玩了十几天后,京城便已逛了个便,他才想起来,京城还有银行、福满楼、全聚德等产业。

这日,胤祚正坐在福满楼大堂,对着热气腾腾的涮羊肉大快朵颐。

突然听到,门口一声大喊:“小二,上酒!”

康熙怒道:“古往今来,把生意谈到皇帝头上的,最后都是什么下场,你不知道吗?”

胤祚现在身处奇险,万一不小心将康熙惹怒,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但风险与收益并存,为了他商业帝国的目标,他甘愿一试。

胤祚笑道:“别人下场惨烈,那是因为他们是为了赚皇上的钱,而儿臣确是为皇阿玛分忧。”

康熙怒极反笑道:“呵呵,让朕带头违反祖制,反而成了为朕分忧?你今日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朕定要制你大不敬之罪!”

胤祚有个特点,越是危机时刻,思维越是灵活,之前康熙心情大好,他连拍个马屁都拍不到位,而现在他却心思如电,片刻便想好了如何应对。

“皇阿玛完全可以仿照江宁织造,给儿臣一个关外制造郎中的名头,将两行收为官办,日常利银以供奉入宫,这不违祖制,又有了入股之实。”

康熙语气冰冷:“你念头转的倒快。”

江宁制造郎中曹寅,此人便是曹雪芹祖父,深受康熙信任,这个江宁织造名义掌管丝织之事,实则是康熙在江南的间谍耳目。

江南自古繁华,丝织一业获利甚多,曹寅身居高位,自然也能获很多好处,这些银子不经国库,全都流进了康熙内务府。

后来康熙下江南时,便是由内务府出银,美其名曰不劳民不伤财,实则那些银子全是从江南搜刮的民脂民膏。

现在康熙虽还未下江南,但已有了用江宁织造敛财的念头。现在这个想法被骤然戳破,当真是又惊又怒。

语气中已经布满了森然。

胤祚全不在意,接着侃侃道:“皇阿玛,江南虽富庶,但为官者不善经商,曹寅此人平常用之可以,一旦江宁制造财务疏漏,以此人之才绝不能弥补,一旦江宁织造大厦将倾,到时整个江南恐都会受波及。而关外两行是彻头彻尾的商人,论及经商手段,曹寅定然大大不如。若论及行业,银行垄断金融,百事行垄断工商,比江宁织造更是强出太多。”

历史上,康熙游历江南,江宁织造出资甚巨,财务出现巨大亏空,甚至曹寅余生都未能将亏空补上。

康熙念及与曹寅情谊,不愿治罪曹寅,可当他死后,曹家却被罚抄家,为皇帝背上了这口黑锅。

康熙又道:“商贾爱财,取之于民,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支持工商乃取乱之道。”他是个知人善任的帝王,曹寅不善经商他是知道的,胤祚一番话切中要害,让他语气有些松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