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回应他的想法,城南渐渐响起了一阵砍杀之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茶楼里的宾客,街上的行人,无不向南方望去,脸上满是恐惧的神色。
所幸砍杀声之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就低了下来去,饶是如此,街上也是一片混乱,行人竞相奔逃,有人丢了荷包,还有人的腰上中刀,倒在血泊中。
乱象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队队赶来的八旗兵镇压了,几百号穿着蓝色棉甲的八旗兵将府衙围了个水泄不通。
谷行走进进来,朝着胤祚拱手:“卑职出了点意外,斩了十余人,总算不辱使命。”他的身上还有斑斑血迹,但是眼中却满是兴奋之色。
“走,去见景大人。”胤祚说完就离开了茶馆,小二已经吓得瘫软在地上,直到胤祚走远,才发现自己已经屎尿齐流了。
大清又或是历朝历代都有个习惯,不喜欢修缮衙门,哪怕破的都能漏雨了,也要凑活着用,仿佛能显得自己多廉洁似的。
大队的兵丁涌入府衙时,景额正在给那个穷鬼用刑,二十大板只打了一半,屁股已经变成了暗紫色,人已进气多,出气少了。
短暂的慌张,之后勉强稳定心神,当看到谷行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景额大怒,一拍惊堂木,怒斥道:“景额你好大的胆子,带兵冲击府衙,你要造反吗?”
谷行冷眼看他,不说话,府衙门口又走进来一个人,看着趴在地上的李二,叹了口气。
“你是何人?见了本官为何不跪!”景额见谷行不敢答话,气势更盛,他现在官居从一品都统,延边之地军民政一把抓,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官威之盛无与伦比。
胤祚抬头,玩味的看着他:“狗奴才,不认得本王了?”
与战时相比,三山屯已经非常的平静祥和了,只有墙上偶尔出现的血迹阴影,提醒着人们这里经历过怎样的大战。
鲜族人内迁的告示还在街头巷尾贴着,但从招摇过市的鲜族人来看,这告示只是废纸一张而已。
汉人和鲜人的矛盾并没有愈合,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路上已经看到三起殴斗事件了。虽然很快就被巡街的捕快制止了,但只有那个汉人被戴上了镣铐,而鲜族人只是交了五两银子,就趾高气昂的回家去了。
“短短四个月,一个干吏怎会变至如此?当初我的民族政策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为何他还在做此等蠢事?”胤祚不解的说。
胤祚的问题又引来谷行对景额的一番咒骂。
“你在军中威信如何?”胤祚突然停住了脚步,转头问谷行。三山屯的矛盾比他想象的严重,贸然行动说不定会引起大麻烦,还是要先把军权抓在手里,才能安稳些。
谷行拍着胸脯说:“三山屯守军共五百人,都是镶蓝旗兄弟,队正以上与卑职都是过命的交情,只是现在把总是景额的侄子,我的弟兄们也被受到了排挤,只要我回去,一声令下,弟兄们一定会把那小子绑到我面前。”
胤祚点点头:“既然如此,你先去把守军握在手里,一切妥当之后,回来向我复命!”
谷行闻言,大喜抱拳,然后便雄赳赳的走了,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找了路边的一个茶楼,边喝茶边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茶要的最好的铁观音,一两银子一壶,胤祚喝一口,总算感觉嘴里多了几分滋味。
战争带来的仇恨不是这么容易平息的,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慢慢淡化,而景额现在的做法就是在激化矛盾。
朝廷将鲜族人内迁云南,是有道理的,离开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东北,离开了一山之隔的同胞,他们就会如无源之水,很快消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