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八百里加急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260 字 9个月前

三天之后,吴泽一脸忧色的站在胤祚面前,胤祚挥挥手让侍卫退下。

“六爷,我也在调查这件事情,虽然百事行几乎席卷了整个李朝的棉花,但是也不至于遭到鲜族人的如此对待,我觉得此事必定是另有隐情。”吴泽急忙开口道。

胤祚点点头:“珲春城也算是我大清治下,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鲜族人?”

吴泽在李朝也是待过十多年的,对那里的情况十分熟悉,解释道:“殿下,李朝山多地少,人口繁多,许多鲜族人为了维持生计,就会渡过界河在图门江以北繁盛生息,此事从前明之前就有,久而久之,就成了我朝治下之民了。”

珲春协统也是东北开禁之后,新设的官职,用以管理当地鲜族人。

“在李朝境内的其他商队可有什么问题?”

“暂时没有其他商都遇袭的消息,我已经通知各商队避开鲜族聚集区,早日回来。”

胤祚点点头:“这段时间和李朝的贸易都停下来,以免再出现人员伤亡,等风头过去再说。”

他的话音还没落,府门外传来一阵疾驰的马蹄声:“八百里加急到!”

然后一个身着驿馆服饰的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也不待下人通报,躬身将手中的奏报递给胤祚。

胤祚和吴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抹忧色,接过那卷奏报,奏报是装在一个小纸筒里的,筒壁上写着“马上奏报,八百里加急”的字样。纸筒的开口用蜡汁封好,并用火漆印了一个珲春协统的印章。

很快,火器厂已经将第一批滑膛燧发枪研制完毕,并配发给驻扎在火器厂的三百名绿营兵了。

看着可以装卸刺刀的燧发枪,李庆终于明白了胤祚为何让他们练习那木枪。

在武器到手之后,绿营兵们又开始了滑膛枪三段击训练,每天都消耗了大量的火药和子弹,但效果也是显著的,士兵们的技法一天天的娴熟起来。

教育是国家之本,丝毫马虎不得,所以胤祚将筹办小学的事情,交给了纳兰明珠负责。小学主要的课程,主要是国文、数学、自然三门课程,说白了就是教导学生们写字算术,顺便普及一些科学常识。

虽然胤祚觉得仅仅如此还是不够,但是在除了读书士子以外全是文盲的大清,这已经是非常宏伟的事业了。

因为财力人力的不足,所以小学现阶段是自愿参加的,但是等过上几年,就会真正的成为义务教育。

至于专利保护法,是胤祚为了鼓励工匠多多创新,想到的法案。在如何加强金属强度,如何进行工业化生产方面,前世身为一个文科上的胤祚可就一点忙也帮不上了。

历史上的英国,是最早颁布专利法的国家,然后国内发明热情高涨,很快爆发了工业革命,称霸世界长达三个世纪。

徳国是最早重视教育作用的国家,然后它以飞快的速度就发展了起来,从一盘散沙的神圣罗马帝国,变成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胤祚正是借鉴了历史上别的国家的经验,进而颁布的政令。

解决完火器厂的事情之后,胤祚又前往了齐齐哈尔最东面的煤矿区,这一片煤矿位于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基本已经是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的最东端了,在往东走就是宁古塔副都统辖区,隶属吉林将军的管辖了。

煤矿上矿工约有两万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胶东难民,当初齐齐哈尔缺少燃料、田地短缺,又有五万难民无处安置。所以胤祚就派他们来开采这一片煤矿,每月开一两银子的工钱。

矿工们的家人,就在矿山的脚下搭建起了房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竟然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镇子,名为鹤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