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征兵令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315 字 8个月前

难民来之前,他们家就在齐齐哈尔了,算是齐齐哈尔的原住民。

他们家里有五亩田,就在城外嫩江边上,上好的黑土田,现在长着一片绿油油的高大作物。呂康实长得比一般人已经高出一头了,但那作物比他还要高上不少。

朝廷散发种子的小吏告诉他,这种作物名叫玉米,亩产能达到小麦的一两倍,他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老实的把地里全都种上了玉米,至于小吏说能超出麦子产量两三倍的红薯和土豆,他也零散的种了些。

听朝廷的小吏讲,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玉米就可以收获了,看着那高大玉米上,结出来的沉甸甸的青色果子,呂康实对收成也有了些底气。

虽然收成应该很好,但是呂康实的依旧愁眉不展,因为他家现在正急需银子,大笔的银子,而呂康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人又老实,自然没什么赚钱的法子。

出来了一天,就找到了一个替百事行扛大包的活计,他身高力强,一天下来,足足扛了上百个麻袋,让百事行的活计看的啧啧称奇,相应的他也赚到了别人两倍的工钱,足足一百个铜板。

这些铜板放在平时已经是不菲的收入了,但是对他来讲依然是九牛一毛。

干完了活后,他连晚饭都没舍得吃,拿着一百文钱也不好意思回家,溜达着也就走到这了,看着地里的庄稼,安心不少。

正怔怔的看着玉米地发呆,身后一群半大小子跑过,便跑还边叫道:“快看,是吕老实?”

“啥吕老实啊,明明是傻大憨。”

“你们别看他憨,可不傻,遇到漂亮姑娘还会脸红呢!上回碰到棉纺行的王寡妇,脸都红成大煤球了!”

“啥啊!煤球是黑的,你骗人……”

呂康实脸上一红,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辩解:“你们……不要瞎说……俺……俺……”

“让他进来吧。”胤祚沉声道。

李庆从外面走进来,面上显得有些犹豫:“殿下……”

“李百户有何事,直接说出来吧,不用吞吞吐吐的。”胤祚说着拿出纸笔,开始写着什么东西。

李庆犹豫片刻,终于下定决心道:“大人,卑职的这一汛人马,暂时……离不开齐齐哈尔。”

胤祚一头都没抬:“哦,这是为何?”

“因为……卑职手下只剩七十余人了……”

“什么?”胤祚抬起头来,吃惊的看着他,“黑风口一战,你的人死伤惨重,这我知道。但不是已经在齐齐哈尔补充兵员了吗?”

看着李庆的样子,胤祚突然想到了清末的情况,声音顿时冷了下来:“你们汛总共三百人,兵部的粮饷也是按此发出的,而你却迟迟没有招满缺员,莫非是为了方便吃空饷吗?”

说道最后话里已经有些杀气,在清末的时候绿营腐败糜烂,吃空饷现象十分严重,这也是绿营兵兵员严重不足,战斗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李庆也是在吃空饷,那胤祚完全不介意拿他开刀,以正军队风气。

李庆被胤祚的话吓到了,连忙跪下来道:“殿下明察,绿营兵的银饷我没有贪过一丝一毫,兵部发下来的多余银饷,我也分给战死兄弟的家人了。”

“哦,那你为何这么长时间没有招满兵员?实在找不到人,提高参军的饷银便是。”胤祚语气一缓。

李庆一愣,有些尴尬的道:“殿下有所不知,绿营兵乃是世兵制,兵员也是从军户中产生的,父死子继。不存在募兵的情况……”

这种世兵制源于汉末,将领为避免士兵逃散,也为了迅速扩充兵员,便将士兵的家人都变成军户,既能作为人质,又能父死子继,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往后历朝历代也将这种制度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