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皱着眉头思量片刻道:“回殿下,这燧发枪防制不难,但要有上好的精铁和铁匠才可。”
胤祚大喜道:“自然是有的!”
点点头,看了一眼那手枪的枪管,戴梓又道:“这枪没有膛线,若是刻上膛线,准度,射程都能再上一筹。”
胤祚这时都有些呆了:“你……你还会刻膛线?”
戴梓刚想开口解释膛线为何物,没想到胤祚竟然懂得,有些诧异的道:“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草民曾奉圣上的命令,仿制过一批蟠肠鸟枪,那枪中膛线就是草民刻下的。”
胤祚想起来,戴梓可谓是大清的仿制大师,康熙朝时,不论外国进贡多么高科技的武器,戴梓总能极快的仿制出来,那段时间外国使臣可谓是天天被打脸,戴梓也是因此与南怀仁结的仇。
“先生大才!我大清火器未来之发展就要靠先生了!”胤祚听完,深深一拜。
戴梓惊愕万分,连忙跪下,口称不敢,但眼中却已有些朦胧。本来以为自己会在这辽东了此残生了,甚至在家中最困难的时候,多次有了轻生之念,没成想居然会在关外遇到欣赏之人。
六皇子身份何其尊贵,竟然向自己行如此大礼,这种感觉比当初仿制洋枪成功,得到圣上夸赞,更让他受用,不觉间已经要老泪纵横了。
“士为知己者死!殿下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吧!”戴梓跪在地上道。
胤祚将他扶起来,和颜悦色的道:“好,本阿哥让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跟我回齐齐哈尔!”
“殿下,您别怪下官说,用百事行招揽民间火器人才的法子,绝对是一记臭招,容易落人口实不说,还容易……”一路上黄通判在胤祚的耳边喋喋不休,若不是念在黄通判举荐有功,加上又是那戴梓的朋友,胤祚早就让他打道回齐齐哈尔去了。
此时胤祚一身富家公子的打扮,坐在马车上,黄通判和多合隆骑马护卫在两侧,几十名护卫打扮成了商人的样子,走在前后。
混在了一支从齐齐哈尔到盛京的商队中,运送着几十车煤炭,这也是现阶段齐齐哈尔唯一能对外贸易的东西。
十多天前,黄通判向胤祚举荐了戴梓之后,胤祚便把手上的全部事情都放下,亲自随着商队来了。
毕竟戴梓的赫赫大名,胤祚还是有所耳闻的,称他为清代最杰出的火器专家也不为过,最著名的便是发明了连珠火枪和子母炮,而且多次成功仿制了外国的先进火器。
可惜的是,戴梓才华引起了南怀仁的嫉妒,加上为人太过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四十多岁便被流放到了东北,终生未被复用,他在火器领域的无上造诣,也都埋没在了白山黑水间了。
胤祚知道戴梓被贬在盛京之后,立刻就起草奏折,请求康熙赦免戴梓,并委婉的透露了自己得到了一批俄国火器的事情。
“咱们不进城吗?”胤祚看着前进的方向疑惑道。
“回殿下,戴梓住在城外。”黄通判面色有些尴尬。
等几个时辰后,胤祚亲眼见到了戴梓的房子,才知道为什么黄通判露出那种表情。
这间破烂瓦房还没齐齐哈尔的难民住的好,屋顶漏雨,墙壁漏风不说,屋内也格外的狭窄,总共就一个大厅和一间卧室,连做饭的灶台都垒在外面,看这架势遇上雨雪天,连顿热的都吃不上。
此时他家大门紧闭,黄通判前去敲了敲门,半晌门开了条缝,一个苍老的脑袋探了出来:“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