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追求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火力,对之前源自荷兰人的红衣大炮做了改动,盲目增加了炮管厚度和长度,改到最后甚至还有所退步。
胤祚摸着这门大炮,冰凉的感觉从炮身上传来,他感慨的道:“好东西啊!这尼古拉是个败家子啊。”
巴海不屑的道:“殿下,红衣大炮我也见过,那个头比这个大多了,老毛子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胤祚笑笑,问道:“军中可有研制火器的高手?”
“呃……没有……”巴海挠挠头。
“什么?八旗连个火器营都没有?”胤祚有些不可思议。
巴海有些尴尬的道:“殿下,齐齐哈尔八旗军您也见过了,全是骑兵啊……对了,李庆是汉人,他的绿营军里说不定有懂火器的。”
“好,把他叫来。”
绿营军乃是由汉族人组成的军队,建制分为标、协、营、汛,李庆作为百总,统领的就是一汛人马,本有三百人,经黑风口一战,仅剩百余人,得兵部命令,在齐齐哈尔驻防,顺便补足兵员。
片刻之后,李庆就被叫了过来,见到胤祚之后,连忙跪下道:“拜见六阿哥。”
李庆官职为百总,正七品,军队中也只算是小官,在胤祚面前也不敢想巴海那样无拘束。
“起来吧,咱们私下里用不着这么正式。”胤祚随和的道。
胤祚在院中踱步观看起那些装备来,胤祚之所以向尼古拉讨要这些装备,是希望通过这些武器装备了解这个时代大清与西方的差距有多大。
众多的武器中,看起来最凶悍的非那十几柄大斧头了,这种斧头有半人高,单面开刃,刃口呈半月形,如同《魔戒》里矮人族的战俘一般,看起来十分霸气。
胤祚伸手掂量了一下,这斧头足有三十斤,别说用来作战了,就是背在身上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这种凶悍的兵器,也只有战斗民族才能用的惯吧。
相比斧头,那十几柄军刀,就显得轻巧多了,鞘口平齐,刀身细长,呈柳叶行,胤祚知道这是有“鹰之利爪”之称的恰克西刀,也称哥萨克刀,虽然也是后世的名刀,但是胤祚觉得还是蒙古弯刀用的更顺手一点。
接着胤祚走到那几杆枪前,随手抄起一把,细细打量,这支枪长约四五尺,重十斤左右,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形状上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步枪,对着枪管看了看,还没有膛线。
让胤祚有些诧异的是,这把枪是燧发式点火的,也就是燧发枪。虽然燧发枪早在十六世纪就被发明了,但是由于激发率太低,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看来这年代燧发枪的结构已经改进了。
大清士兵现在所使用的火枪多为鸟铳,比这把燧发枪略长,采用的是火绳点火,虽然精准度和威力都还可以,但是射速较慢,而且火绳点火受天气影响极大,一遇到冰雪大风天气,就会大规模哑火。
与燧发枪相配套乃是定装火药,这是一种小纸包,内装有子弹和定量的火药,咬开后将火药倒入抢中,再将子弹放入,最后将纸塞入固定,就完成了装填。
这种装填方式,不仅保证了火药用量固定,威力稳定,而且加快了填弹的过程。
纸包中的火药都是颗粒状的黑火药,这种火药比粉末状的威力更大。
如果现在让清军与拿着这种火枪的俄军对战,毫无疑问是必败无疑,装背上的差距太大了。
胤祚想到这里不由叹息一声,翻看了一番那些枪支,毫无例外都是燧发枪,从长枪到手枪应有尽有,胤祚想了想拿了一把手枪插在腰上,又拿了几个小纸包。
那些军服大多以墨绿色为主,上身是墨绿色长襟服,内衬红色坎肩,下身配套裤、长筒袜和矮腰皮鞋,帽子是一顶细毛呢制的三角帽,步兵、骑兵、炮兵的军装都有细微差别。
不过总的来讲和十八世纪欧洲战场上,那些士兵的着装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