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们众兄弟偶然遇到,便交谈了一会,这就向皇阿玛请安去。”四阿哥说道。
于是众人走到康熙面前,请了安,康熙让众皇子平身,说节日就别太受规矩束缚云云。随后胤祚众人就随康熙逛起了花灯。
跟在康熙身边逛花灯,胤祚可是十分的拘谨小心,生怕一个不小心让康熙生疑,心里暗想还是和云婉儿一起的好,有个勾引自己的总比有个怀疑自己的强。
胤祚正在脑海中编排康熙呢,突然听到康熙道:“胤祚啊,想什么呢。”
胤祚心里吓得一哆嗦,嘴上还是故作平常的说:“回皇阿玛,儿臣是想宫里花灯虽美,却也少了民间的那份热闹,不如咱们下个上元节去大街上看看,也好与民同乐不是。”
康熙听了一乐:“你呀,你以为朕何尝不想出宫转转呢,但是宫里这么多人全都出去了,得要多大阵仗?百姓们看见了皇上来了全都要匍匐在地,还有什么心情赏花灯啊。”
“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胤祚心里舒了口气,刚刚那番话,不过是他临时瞎编的,为自己想入非非找个借口。
“算了算了,你大过节的,别老知错知错……来,帮朕想想这个灯谜怎么解。这个灯谜啊,是几月前来的那两个法国传教士出的,你对洋人的玩意了解,你来瞅瞅。”
“是。”胤祚点头答应,过去看了眼谜面,“什么东西早上有四条腿,中午有两条腿,晚上有三条腿。”
这不就是后市烂大街的“斯芬达克斯谜语”吗……胤祚心中一顿鄙视,但是并没有立即说出答案,而是装除了一副沉思的样子。
胤祚可不想出这无聊的风头,他可是知道树大招风,在皇家更是如此,有时候什么都不懂的人比什么都懂的人活得滋润多了。
就这样,所有人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十岁的八阿哥开口了:“皇阿玛,儿臣好像猜出来了。”
胤祚诧异的望着八阿哥,那个传说中杀死了无数人的“狮身人面像咒语”居然被一个十岁的小娃娃猜出来了,不愧是将来的八贤王,果真是聪慧过人啊。
“哦,老八猜出来了?讲出来听听。”康熙饶有兴趣的说道。
“禀皇阿玛,儿臣觉得谜底是:“人”,人在婴儿时用四肢走路,年轻时用双腿,年老了就会加上拐杖。所以儿臣觉得答案是:人。”虽然才十岁,但是八阿哥还是有条不紊的说出了自己的简介,一点也没有因为人多而感到怯场。
胤祚想起了自己十岁的时候,心中感到一阵自叹弗如。
康熙低头想了片刻,笑道:“老八果然聪慧非凡,有赏!恩……朕把这只西洋金表赏给你,这可是那两个传教士从西洋带回来的玩意儿,喜欢吗?”
胤祚瞪着那个金表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可是大清有钱都地方卖的好东西啊,早知道他就开口回答了,唉……白白看着一个宝物在眼前溜走,真是败家。
“喜欢,谢皇阿玛。”八阿哥喜滋滋的接过金表,行了个礼。
随后胤祚又陪康熙逛了许久花灯,看了舞龙舞狮,吃了元宵,又看了戏班子咿咿呀呀唱的大戏,这个时代京剧还没出来呢,唱的都是昆曲,他就更听不懂了。
德妃娘娘在看戏的时候坐在胤祚的身边,把康熙帝询问胤祚性情是否有变化的事情告诉了胤祚,胤祚心中暗暗警惕,往后在康熙面前可要再多一份小心。
等众人散去的时候大约已到子时了,胤祚踏进寝宫一头扑倒在床上,梦里全是云婉儿的一颦一笑……
ps:感谢朱明灵大大打赏!!
。
“是什么?”胤祚好奇道。
云婉儿笑而不语,伸出修长手指,点在自己鼻尖上。
胤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鼻子啊!”
“公子小点声!”云婉儿急道。
胤祚哈哈一笑,过去跟那个吆喝的人说了答案,那人便给了胤祚两串糖葫芦。
“给!”胤祚把糖葫芦递到云婉儿手上。
“公子不吃吗?”
胤祚摇摇头道:“我不喜欢糖葫芦,太酸。”
“公子尝一个吧。”云婉儿劝道,然后把一串糖葫芦递到胤祚嘴边。
佳人相劝,胤祚也不好拒绝,咬下了一个后,本想接过来,没想到云婉儿却把糖葫芦收了回去,自己也咬下了一颗,笑眯眯道:“婉儿可是很喜欢吃糖葫芦的,妈妈平时不让多买,还不容易出来,公子可不许跟婉儿抢。”
胤祚心中一荡,虽然明知云婉儿是在勾引自己,但是还是不免觉得这一番真性情,流露的有些可爱。
两人又逛了许久,因为胤祚还要回宫陪伴皇上和德妃,所以不得不向云婉儿告别。
“云姑娘,不好意思,我可能要先行告辞了,因为我是大清的……”胤祚刚要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就被云婉儿的小手捂住了。
“六公子,婉儿只求能和你再见一面,有些话请不要说穿了,说穿了……会令人心痛的……”云婉儿眼中暗含秋水,说罢便福了一礼离去了。
胤祚回宫的路上,一直回想着刚刚在花灯下闪现的那一道灵光是什么,但是无论怎么想,都只能想到那道白色的身影和那玉手上的一缕芳香。
胤祚觉得自己真是小看了云婉儿这个女人,她究竟是不是动了真情连胤祚也看不出来,可能半真半假也是她的高明之处吧,不愧是江南五省的花魁,只这一手,就快把胤祚的魂都勾走了。
“哎呀……忘了问阿依慕去她那都干嘛了。”胤祚走着走着想起个八卦的话题,不禁一拍脑袋。
此时在畅春园内,宫女太监们也早早的挂起了花灯,比之民间的花灯雅致了不少,放眼望去也是流光溢彩的一大片,作为身系天下安危的皇帝,每逢佳节之时也只能在宫里与嫔妃皇子公主们庆祝。
康熙挽着德妃在彩灯之间行走,其它的妃子们也跟在康熙身后。
“德妃啊,你觉得最近老六有什么变化没有啊?”康熙望着花灯,随口问道。
德妃也不觉有异,接道:“回皇上,臣妾觉得胤祚自打得了皇上给的差使之后整个人都勤勉了许多,学的东西也多了些,之前不是还在宫里和准格尔的公主出题,大大的长了大清脸面嘛。这一切都是陛下教导有方啊。”
康熙笑道:“是啊,他是长了大清的脸面,但也差点把和亲给弄砸了。”
“皇上,是葛尔丹的公主挑衅在先,胤祚不过是为了维护大清尊严罢了。”
康熙皱皱眉:“德妃啊,不是朕说你,怎么一提到皇儿,你话里就带刺,朕不是赏了他个贝勒吗。”
“是,臣妾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