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不知说什么好,说明康熙已经对胤祚放弃了希望,这比直接给他惩罚更加可怕。
最是无情帝王家,失去圣眷的皇子会有什么下场,就算是历史不好的胤祚也略知一二。因此他一听这话吓得背上立刻冒了一层冷汗。
好在,康熙又叹口气,话锋一转问道:“胤祚啊,你今年多大了?”
“回皇阿玛,儿臣今年十六岁了。”胤祚猜测着康熙话里的意思,然而他毕竟不是自小生长在帝王家,胡思乱想也没有结果,只能照实作答。
“朕这些年也看出来了,你胤祚不是个读书的材料,勉强留你在无逸斋也是徒耗时日,不如赏你个差使,去历练历练,你觉得怎么样啊?”
胤祚一听这话高兴的心都要跳出来了,离开这他待了十年的无逸斋,对他来讲就像是关了十年的囚犯出狱了一样,胤祚极力控制着嘴角,以免咧到耳根子上了。
但是胤祚转念一想,康熙皇帝可是古往今来有名的爱读书的皇帝,对皇子的要求可谓极为严苛,康熙这不会是在试探他读书的决心吧?
胤祚越想越觉得康熙这是在试探他,若是冒然答应,估计就真的连最后一点圣眷都丢掉了,于是忙装的痛心疾首的说:“皇阿玛,儿臣才疏学浅,难堪大用,还是让儿臣留下读书吧……”
康熙一听这话,顿时乐了:“……住口吧……朕还不了解你吗?别跟朕来那些虚的了,谢恩吧……”
胤祚一听这话,脸上都笑出花了:“谢皇阿玛隆恩……额……不知皇阿玛打算赏儿臣个什么差使?”
“恩……这个嘛……朕还没有想好,胤祚,你想讨个什么差使啊?”
要是别的皇子,此时必定来个“不敢,不敢,儿臣任凭皇阿玛调配。”来推诿一二,但是胤祚脑子里还是前世的那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加上高兴的有点得意忘形。张口就说:“回皇阿玛,儿臣想要个户部侍郎。”
康熙听了,眉头大皱,骂道:“放肆,户部总管全国钱粮,侍郎一职总共两位,重要无比,岂是你个不学无术的东西做的了的?”
“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知错。”胤祚赶紧低头认错,心中却不以为然,心想老子堂堂会计科班出身,又在审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做个户部尚书都绰绰有余。
“这样吧,朕赏你去做个户部主事。别嫌官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头学起,方能成大器啊。”
“儿臣遵旨。”胤祚心想电视剧里别的阿哥一得官职,最差也是个侍郎,好嘛,到了自己这居然领个了正六品的官。这也能看出皇上是有讨厌他这个儿子。不过,能不用上学,胤祚已经很满足了。
“朕一会接见吏部尚书的时候,会顺便帮你打个招呼,你明一早直接去户部报到就行了,至于今天嘛……朕放你一天假,出宫转转吧。”
胤祚给康熙扣了个头,美滋滋的说:“谢皇阿玛!”又给官做,又给放假,简直是双喜临门,胤祚简直想去亲康熙一口。
“好了,退下吧。”康熙挥了挥手。
“儿臣告退。”胤祚屁颠屁颠的退下了。
看着胤祚出了门,李光地有些担忧的对康熙说:“皇上,您就这么放六阿哥去做户部主事了。”
“怎么,你担心他做不好吗?”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六阿哥年龄尚浅,过早在朝中任职,恐怕耽误学业啊。”
康熙苦笑:“算了吧,就他那脑子,哪装着什么学业呢,与其让他在这里如坐针毡,还不如放他历练历练,更何况,他的苦日子恐怕就要来了……”
苦日子?对六阿哥来说,上学恐怕才是最苦的日子吧。李光地心里如是想到,但是嘴上还是说:“皇上圣明。”
。
康熙三十年正月初五
畅春园无逸斋。无逸斋的意思就是要无逸,不闲着,不贪玩,不贪图享乐,自康熙帝即位以来,这里就成了让皇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
此时正是辰时末刻,众位阿哥们已经在这里读书已经两个多时辰了。
李光地在皇子的书桌之间来回走动,手中捧着一本《孟子》,正在讲学;这位曾经帮助康熙帝收复台湾的功臣,如今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责众皇子的学业。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李光地一边高声朗诵,一边观察众皇子的变现:皇长子和皇太子若有所思;皇三子微微点头;皇四子面如止水;皇五子眉头稍皱。
李光地刚要开口询问皇五子是否有什么疑惑,目光一转,看到了趴在桌子上流口水的皇六子——胤祚(yzuo)。
“六阿哥,麻烦您告诉老臣,刚刚这段话作何解啊?”李光地停下脚步,站在胤祚的书桌前,朗声说道。
无逸斋里的其他皇子们也都悄悄侧过头去,嘴角都若有若无的挂着笑意。
“六阿哥!”见胤祚还在呼呼大睡,李光地又高喊了一声。
“啊?”胤祚惊醒,立刻擦掉口水,正襟危坐,睡眼惺忪的随意捧起一本书,做读书入神状。
“六弟,李师父叫你呢。”坐的离胤祚较近的五阿哥低声提醒道。
“哦……”胤祚心中暗叫不好,低着头站了起来。
“六阿哥,老臣刚刚问您,孟子所言作何解啊?”
胤祚还没清醒,加上被老师逮个正着,心里一慌,竟然脱口而出:“哪个孟子?”
一听这话,五个皇子们差点笑岔了气,又苦于不敢再课堂上笑出声,一个个憋的成了脸都红了,真是好不辛苦。
“李师父,弟子错了,请李师父责罚。”胤祚硬着头皮说道,虽然口中说着责罚,但他心中清楚,自己身为皇子,李光地最重也就罚自己一个站着听课,这对于前世做了十五年的“坏学生”的胤祚来讲,简直不知提一提。
“唉……罢了,六阿哥坐下吧。”李光地叹了口气又叫胤祚坐下了。
胤祚心里清楚,这是李师父对他心灰意冷,不愿再加责罚了。前世的他对于老师们的这种表现早已司空见惯了。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李光地转过身去,似是不愿再看胤祚一眼,又继续讲课了。
胤祚落座,众皇子们见没有好心看了,也都收回了目光。
李光地的声音还在无逸斋里飘荡,同样飘荡的还有胤祚的思绪。
胤祚想到了前世的高中课堂,别的同学都在刻苦用功,就自己望着窗外的云卷云舒,那时他还不叫胤祚,甚至连这两个字读什么都不知道,高考后他考上了一个二流学校学习会计,又在大学课堂里发了四年呆,毕业后他进入了审计行业,做审计民工,二十多年一路走来到也算平平安安,直到26岁的一次加班,他在连续加班了53个小时后,终于倒在了键盘上,一睡不醒……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就变成了胤祚,一个六岁的小娃娃,大清帝国的皇六子,皇阿玛最不喜欢的孩子……
当他清醒的那一刻,给他把脉的那位老太医差点高兴的背过气去。
太医说,他能活过来是一个奇迹,是皇恩浩荡,是上天赐福,是皇上多子多福,大清永世传承的祥瑞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