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黄修撰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就等吏部的文书了。”
“到时候提前招呼一声,咱们也好为你设宴送行啊,是吧?庄兄?”
有那消息灵通的翰林已知事情始末,心中对庄思宜这个人重新有了衡量,也多了几分慎重。
庄思宜微微一笑,黄修撰也兴奋道:“一定,一定。”
几人闲聊的同时,一匹快马飞驰入城门,马上的士兵大喊道:“捷报!!!”
“捷报!!!”
许多百姓起初都愣了愣,他们已经很多年没听过“捷报”二字了,等反应过来,当即有人激动道:“莫非是北军胜了?”
“北军?你说晁小将军他们?”
尽管晁鹏身有爵位,但百姓们还是习惯叫他一声“晁小将军”。
“一定是!有晁小将军领兵,我大安必胜!”
百姓们奔走相告,京城各衙门也很快得了消息。
一位庶吉士踉跄地冲入翰林院北厅公堂,“捷报!我大安北军大败单国军队,已夺回边境六城!”
安静。
公堂上只有那庶吉士急促的喘息声,他胸口不住起伏,见众人呆呆的样子,犹豫着要不要再说一遍?
“我军胜了?!”头一个有反应的是庄思宜,纵然早有预料,但他仍是激动得差点儿把书给扔出去,好在关键时刻找回了理智,想到手中的书乃是孤本,于是小心翼翼地放回公案上。
程岩也猛地站起来,“真的?”
“真的!捷报已送上朝了!”
“好!”
翰林院人人一脸喜色,尤其是曾经参与过集会的新翰林和庶吉士们,更是与有荣焉。
程岩心中一阵火热,如今大安胜了,朝廷不用再议和,也避免了养虎为患,前生的噩梦十有七八不会再发生!
狂喜包围着他,程岩下意识想与人分享,他看向庄思宜,对方也正好在看他,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没多久,掌院大人回来了,一向严肃的脸上也带着笑意,“尔等都知道了吧?”
众人均是点点头,掌院大人道:“陛下令翰林院草拟一份诏书,将北军大捷之事布诏天下,以振民心。”
他淡淡扫过众人,最后点了程岩、庄思宜、阮小南、张怀野等数人的名字,“你们各自草拟一份,明日值堂,一并交与我。”
掌院大人所选的都是初来乍到的翰林或庶吉士,几人心知肚明,大人是想给他们一次机会,同时也是一次考验,于是纷纷领命。
程岩对于诏书其实不擅长,水平大概就比他作诗要稍微好一些。
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庄思宜和阮小南,也比不上张怀野,但态度十分认真。
可惜天赋受限,等张怀野写完一篇诏书,程岩都还没动笔……
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天,掌院大人在看过众人草拟的诏书后,一共选走了三份,正是张怀野、阮小南和庄思宜的。
他将诏书转呈内阁,内阁在精挑细选后,最终决定将张怀野那份呈给陛下。
皇上对这份诏书甚为满意,当即宣召张怀野入宫觐见。
原本是人人羡慕的事,哪知张怀野在奏对时丝毫不改嚣张做派,竟直言应该让定安侯乘胜追击,攻入单国老巢。
文武百官对此意见不一,张怀野就当着皇上的面跟反对者吵了起来,舌战群雄,好不威风。
然后……皇上怒了……
虽没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但张怀野终究受了一顿申斥,可他回到翰林院时却神色如常,反倒是掌院大人脸很黑。
当时黄修撰就想:还好那日自己没和这疯子撕起来,人家可是连阁老都敢正面杠的……
真勇士也!
“张怀野未免也太狂了!”阮小南“哼”了一声,完全忘记他以往放过多少狂言狂语。
傍晚,阮小南和庄思宜同坐在程岩家的凉亭中,吹着习习晚风,闲聊着白日之事。
程岩饮了一口茶道:“张怀野看似胆大包天,可心中自有成算,知道皇上会忍他。”
毕竟在出战单国一事上张怀野曾立下大功,皇上还当着满京百姓褒奖了他,又怎会因一点小事就自打脸?
想那殿试上,张怀野可以说连皇上都怼了,皇上也只是降了他的名次。
庄思宜:“张怀野来翰林院简直屈才,都察院才是他的归属。”
程岩:“他若去了都察院,皇上只怕没个清净了。”
三人脑补着张怀野唾沫横飞慷慨激昂给皇上“洗脸”的样子,都忍不住笑起来。
这时,忽有下人来报:“大人,关阁老派人送来了帖子。”
程岩接来帖子一看,原来是恩师邀请他后日上关府赴宴。此事看上去很平常,毕竟连皇上都知道关阁老很喜欢他,平日两人交往也多,但用得着送帖子这么郑重其事?
程岩直觉不对。
他道:“你们要不要回去看看,会不会也收到了帖子?”
庄思宜摇头,“若有帖子,庄棋应给我送来了。”
程岩皱了皱眉,就听阮小南道:“不会是要给你说亲吧?哈哈哈!”
程岩:“……”
庄思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