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大明宫里,李显唯一最亲的弟弟就是李旦,他想找个机会去看看四弟李旦。李显说出这个想法后,却被韦氏阻拦。韦氏认为他们才刚刚回来,先不急着动作,待清朝中时局再说。
其实这些年远在房州的李显处境比起四弟皇嗣李旦来说,要平静安全得多。自武曌称帝之后,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度日非常艰难。后来李旦被诬陷造反,他的两位妃子刘氏、窦氏皆被武皇秘密处死。而李旦也险些因谋反之名而问罪,接着就发生了有名的“安金藏剖腹明志事件”,救了李旦一命。再后来,李旦已被赐姓为“武”,改名武旦了。
韦氏权衡利弊后,打算远离危机四伏的李旦,而是亲近武皇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
李重润是个孝顺的孩子,表面上没有反对母亲,可心里是极为不认同母亲这种看法的。李重润认为在这种时期,李家人更该团结,才可能斗得过武氏诸王。李重润决定私底下与李旦的长子李成器接触,李重润这几天打听了皇嗣李旦那边的情况,他的言行受到了武皇的严密监视,整日消沉无心问世而沉迷于花鸟虫草。
李旦虽无为,可他几个儿子却是个个英气风发,李重润打算找个机会先联络上寿春郡王李成器。
李长宁了解大哥李重润的性子,于是就私下找李重润在房里谈了谈。李长宁希望大哥不要锋芒毕露,凡事伺机而为。
“长宁啊,我必须这样做,武氏不除,早晚死的就是我们。你可知武氏恨不得将父亲和皇叔置于死地!”李重润冷笑着摇了摇头,父亲懦弱,皇叔也懦弱,难道李家就没有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男儿站出来担当重任?
李重润血气方刚,怎能见李家子弟个个被武氏迫害,他觉得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
“我怎么会不知道呢,那安金藏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当初皇叔差一点就被问罪,后果不堪设想。”李长宁蹙眉,“可是大哥,现在我们实力太过弱小,无法与他们抗衡啊。”
远在房州的李显一家听到了长安城的安金藏事件后,李显难过得彻夜不眠了两天。当时许多官员因私下拜见皇嗣李旦而获罪处以极刑,安金藏等乐舞艺人才能侍奉李旦左右。不久后,太子李旦又被诬陷谋反,武皇下令酷吏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手法残忍以严刑逼供,太子身边的人害怕酷刑不得不承认罪名。而在这个李旦命悬一线的时候,唯有安金藏不惧一死,为给太子洗脱罪名,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此举令武皇深受感动,这才不疑李旦谋反,下诏不再审理此案。
“长宁不必再劝,我李重润誓死捍卫李家尊严,绝不对武氏妥协!”李重润慷慨大义道。
“大哥……”李长宁的眸子里是深深地担忧,她望着正义凌然的大哥,“兵法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此,方可取胜!如今局势,敌强我弱,望大哥切勿莽撞行事!”
父亲怕死,母亲怕死,她也贪生怕死,可意气风发的大哥不怕啊!李长宁知道大哥酷爱读兵法书,这是孙子兵法上面的内容,如此劝,他定能听得进去。
果然李重润听了妹妹的话,深知她言之有理,便叹声道:“唉,好吧。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方可取胜。”
总算让大哥心平气和了些,李长宁重重舒了口气,心中大石暂且落下。
在韦氏的有心迎合下,很快与太平公主多有走动,两人亲如姐妹。十几年前,韦氏就与太平公主有私交,所以很快两人的关系又亲密无间了起来。太平公主之所以能躲过武氏诸王的攻击,除了因为她得到武皇更多的宠爱外,还有一点她懂得进退有度,不与武氏诸王直接冲突。
这天太平公主来了夜华宫,拉着韦氏的手,说一起去太液池逛逛,那儿的花开得正艳,万紫千红可美了。
恰好李长宁与李裹儿也在场,太平公主笑着叫两个侄女一并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