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优越感之四

我也感叹到:“不仅如此,佛学智慧的伟大,不仅让宏观与微观统一并远远超越人类目前所知,而且,它把无生命的与有生命,把存在与意识,都统一起来了,不仅缎带出了自洽的解释与描述,而且还给出了方法与道路,这就很神奇了。”

“你想过,他们是怎么达到这个高度的吗?”

万师兄这一问,我就比较难回答了。再聪明的人,要想自洽地统一自然界生物界意识界的所有学问,并且给出方法与验证的,都是无法做到的。用我们的研究办法,人类再过一万年,以集体的努力与时间的积累,也无法穷尽到这个终极真理的程度。

看到我在摇头,万师兄说到:“他们根本没有研究,他们只是如实地看到这些。如同我们前段时间,到了那个山坡,看到远方的小镇,不需要任何人教任何人描述,看到了,就自然知道了。”

对啊,是这个道理,亲身到过的地方,不需要什么学习和研究,那就是事实,眼界,就是知识。

“好了,第一部分,我们已经论证充分了。用我们有限的能力,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得出模拟般的结论:他们在能力的客观性上,具备优越性。那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他们是否有优越感的问题了。”

我承认,这种讨论已经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至于是否有优越感,我们不佛菩萨,当然无法真正知道。但我们知道,佛菩萨也是人来做的,况且,我们暂且把他们当成人,以将心比心的办法,是否可以模拟出答案呢?

毕竟这里有一个基础理论,是佛经所强调的。心外无法,求法就是求心。这个真心与妄心,都在我们心中,说明,我们与佛菩萨,在心灵上,是有共同地方的。有共同的地方,就可以试着寻找出差不多的答案了。

比如,一个外地人到广东或者到温州,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但大家使用的是相同的汉字。通过书写的方式,也是可以沟通的。

即使语言和文字都不同,在大街上碰到老外,通过比划,也是可以作简单的交流的。因为表情与比划,表达感情与思想的共同特点,人类都差不多。笑与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不管世界上哪里的人,靠猜,也能够得出八九分。

“按我的理解,他们是有优越感的,但这种优越感,带给他们的,不是心理上的兴奋和好处,只是事实如此,他们平静地承担着这种事实,这就是悲悯与尊重并存的原因。”

万师兄突然得出这个结论,显得突兀,他还没有来得及论证。我问到:“你论证一下?”

“我没有这个能力用论证这个词,但我们可以讨论。用有限的能力,来猜测无限的世界,虽然不准确,但也可能得到一些真理的影子,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是的,我们都习惯于这种空谈的快乐,好像古代的竹林七贤,比较小众,给自我一种高端感觉,这也是一种优越感。这种讨论给我们的优越感,刺激着我们展开更多的讨论。我们在这种循环自证中,得到心理上的好处。

“你记不记得,观音菩萨在《愣严经》中所说,他成道后的感受?”

“当然记得。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是这句话吧?”

“对,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他成道后,具备了与佛一样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定义为慈力,是带有感情的力量。第二,他成道后,有一种悲悯,就是对众生。这显然,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众生如此之苦,我有如此大的力量,为什么不去拯救他们呢?”

这段话给我的初始印象也是如此。观音菩萨被称为大慈大悲,这是充满感情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特点。慈悲,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感情。

“所以,他用百千万化身,来实践他的诺言。有念诵他句号的众生,不管在哪里,有任何痛苦,他都要前来解救。这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强大自信,更是对众生无比悲悯的感情,对不对?”

我点点头,表示认可。我还想到,那些发出伟大誓愿的菩萨们。比如药师佛的誓愿,当医治世界一切痛苦,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有心理的身体的物质的需求,这是一种何等的能力与感情?比如地藏王菩萨,发誓度尽地狱恶鬼,这是何等的勇气与胆量?

“我们要思考的是,这种能力与悲悯的感情,从哪里来的?从历史来?他们都曾经是众生?从未来来?他们相信这些众生,终究是佛?如果没有共同点,哪里来的共情?他们是已经超越的人,为什么还要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感情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我承认,菩萨们,是有感情的,字面意义是:慈悲。但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思考过。”

“其实,从佛陀悟道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就知道答案了。”万师兄好像在自说自话,并没有看着我,只是盯着天花板,仿佛世界,只有他一个清醒的人。

这个家伙,不知是装,还是他的习惯。反正,自己有一个貌似很高的观点时,就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清高感觉。

或许,他仅仅是在自我思考,是我误会了。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正因为在终极意义上的平等,才让佛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可以统一所有众生与世界,排除任何众生的理论,都无法达到终极的目标。所以,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最终成佛的达成,是要所有众生都成就佛道,这才是所有佛菩萨的终极成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