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县衙论战

宋时江抚掌大叹,叫道:“文远说出某心声也。那如何行事,继续道来。”

张辽继续说道:“如此,方才那位将军第一计方为上策。趁其未逃,直取无盐,断其退路,斩将杀敌,逼降黄巾。我等需如此如此……”张辽细细的说来了,说得宋时江笑逐颜开,说得下首其余将佐频频点头。

“如此,就依张辽之计。择日出发,扫荡东平,护我疆土。”宋时江振声下令。

“遵命!”众将领齐齐回应。

大计定下,宋时江也是稍微心神安定了一些。

他思忖了一下,朝诸多留守将领说道:“李应哥哥、朱仝哥哥、杨志兄弟、李俊兄弟寿张一战,你等援救及时,不过也是损失颇多。今番你们立得功勋,可有何思量与要求?”

李应呵呵一笑,说道:“多谢主公关心,救援自家兄弟,份内事耳。有何可说的?”

杨志却是面色大喜,踌躇了一会,开言说道:“主公,多谢主公将梁山大事托付于杨志,自任梁山守备营正将以来,杨志日夜操练兵马,不敢一日懈怠。如今我守备营兵马娴熟,士气旺盛,杨志恳请主公带我守备营纵横疆场,杀敌立功。”

“哦?”宋时江不由得抬头望了杨志一眼。他知晓杨志一直心存厮杀疆场,建功立业,重振杨家雄风心思。这是杨志一辈子的心思,追求所在。当初让他做梁山守备营正将是看其心思细腻,小心谨慎,精明能干的性格所在。确实,也得让他实现心中抱负罢。

宋时江想了一想,点点头说道:“杨志兄弟,你等功劳某俱看在心里。如此,诸位,某今日先行做得一些调整,以彰诸将功劳,我命令。”

“在!”众将齐吼。

“命:杨志为马军第九营正将,领兵一千六百员。”宋时江振声说道。

“是!”杨志大喜,郑重下拜,说道:“必为主公纵驰疆场,杀敌斩将,虽死不悔。”

县衙内一片喧哗,上前请战者无数。

最喜出风头的双枪将董平绝对是不甘于人后的,他窜到了最前方,大叫道:“主公,我等现在就去无盐,但许我董平数千人马,我帮主公拿了无盐。”

李逵也嚷道:“都去都去,为甚就你董平去,大伙都去,拿回无盐,封个将军当当。”

宋时江见得麾下群情激昂,也是甚为高兴,知晓军心可用。不过,他却是朝神机军师朱武点头,说道:“朱武兄弟,听闻这几日你与吴用赵云张辽等兄弟在黄巾俘虏中细加询问。身为参赞军机,不若就由你与众弟兄交代下当前我东平形势。”

神机军师朱武听得主公点名,于是出列,四方拱手,面带微笑,却声音清朗说道:“主公,军师,诸家兄弟。主公有托,命我与众弟兄交代东平形势。然交代东平形势之前,请允许我说谈些许天下黄巾贼势。”

朱武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黄巾者,农民军也。桓灵以来,朝廷不振,外戚宦官当权,世家不顾百姓生死,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巨鹿张角因遣弟子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称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中平元年,张角起事,一月间席卷七州二十八郡,势如破竹。后因有大汉名将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镇压,历时五年,方而扑灭。然……”

“然黄巾余孽依旧四方逃窜,转战八面,有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之徒,并起于山谷间,不可胜数,此起彼伏。我兖州亦是黄巾余部肆虐之地,前番寿张、范县皆是我等从黄巾贼手中夺回。”

“而今,趁我关东二十镇诸侯举兵赴洛阳讨伐董卓之际,兵力不足,我兖州黄巾之乱复起,肆虐尤甚。盖因原兖州渠帅卜巳大将张伯、梁钟宁部勾结青州黄巾,攻府占县,裹挟百姓,号称百万之众。”

“真有百万人马?”李逵瞪着牛大的眼睛问。

“确有百万之众!”朱武点点头。

“直娘贼,那怎么打?”李逵挠着杂乱纷纷的焦黄须发。

宋时江抚着短髯大笑,朝朱武说道:“朱武参谋,且把黄巾内里形势讲完整了,莫吓坏了我铁牛兄弟……”

李逵心虚,却是嘴硬:“哥哥莫笑话俺,俺可不是吓得坏的人物。哥哥不怕,俺铁牛会怕?”

下首步军第一营正将鲁智深听得不耐烦了,大声呼喝起来:“铁牛,别聒噪,听朱武兄弟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