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墨家钜子

乱世枭雄 九孔 3285 字 8个月前

孙思邈深吸一口气,说道:“好吧!只要你告诉我什么是天罚,昆仑阴君为何会引来天罚,我孙思邈对上青道尊发誓,绝不侵扰你所在乎的人。”

“你若是愿意,在合适的时间,我还会引来天罚。”王君临怜悯的看着孙思邈,这些人为了能够长生,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显然孙思邈精通医道,绝非是本着‘救死护伤,医疗治病,服务病人’的崇高职责,而是为了能够活的久一些,换一句话说,孙思邈是一个很怕死的人,他在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活得久一些。

只不过眼下他对鬼神之道还充满各种幻想,或许等无数次的失望之后,他将精力放在医道上面,从而成就了一代医圣,也让自己活了一百四十多岁。甚至在一千四百年之后科技发达的后世,都有《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孙思邈长寿秘法》等书籍流传。

孙思邈神色凝重之极的看着王君临,一时无语,他心中实在难以理解王君临说‘天罚’之事时,表现得如此轻佻。

王君临却突然冷哼一声说道:“孙真人,你现在可以告诉你,你来到京城,进入皇宫中的真正目的了。”

在原本历史上,没有王君临的出现,但孙思邈依然在孤独伽罗死之前来到了大隋京城,并且被请进了皇宫。所以,王君临绝对有理由相信,孙思邈来京城一定另有目的。

孙思邈这次没有沉默多长时间,便说道:“我这次来京城,进入皇宫,是为了一本名为《诸病源候论》的书册而来,可惜未能找到。”

王君临愣了一下,神色怪异之极,长笑一声,随手从旁边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扔给孙思邈,说道:“孙真人说的可是这本书。”

孙思邈接过一看,这本书册正是《诸病源候论》,他吃了一惊,强忍着立刻翻开看的想法,颤抖的说道:“没错,就是这本书,传说由大隋已经故去的太医博士巢元方所撰,据说书中记载了起死人而肉白骨的绝世奇技。为了这本书,贫道才特意出山,来到京城,进入皇宫中寻找,却没有想到此书会在秦安侯手中。”

王君临随口说道:“也是巧了,前几天我生病,还挺严重的,皇帝便派晋王将这本书给我送了过来,看能不能帮上忙。我简单看了一下,里面内容比起世间其他大夫的确算得上是一项很大的进步,但是只要我愿意,可以写出比这进步更多的医学原理。”

孙思邈皱着眉头看了一眼王君临,没有说话,而是翻开《诸病源候论》看了起来。他看得很认真,时而蹙眉,时而恍然,时而疑惑,但整体来说神色很兴奋,犹如入了宝山似的。

前天几晋王杨昭送来之后,王君临闲着无聊翻开看了一下,太医博士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其实就是一部医书,只是牵涉到一点外科手术而已。

ps:第二更送上,这两天每天只有两更,不好意思求捧场和各种票票————

(非常感谢‘知命侯’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王君临也不啰嗦,当场便告诉了孙思邈的口诀,给孙思邈演示了使用之法,孙思邈的聪慧程度远超王君临的想像,学习接受能力更是让王君临心中惊叹不已,心想此人绝对是传说中的超级天才。

但事实上,孙思邈此时却已经将王君临惊为天人,将那么多繁琐的数字能够简单化的工具在他看来堪称神器。

他拿着算盘拨了半天,亲自尝试过之后,孙思邈再看向王君临时目光又有了不同。发自肺腑的一番夸赞之后,孙思邈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看着王君临的神色越来越奇怪,就在王君临忍不住想让人拿来铜镜,看看自己脸上是不是长出花来的时候,孙思邈才最终说道:“秦安侯是墨家传人,但不知你和田襄子谁是当代墨家钜子?”

“什么是墨家钜子?”王君临一脸疑惑。

“你不知道什么是墨家钜子?”孙思邈死死的盯着王君临的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想从王君临的眼神变化中看出其心中的想法。

可惜孙思邈没有看出丝毫王君临在说谎的迹象,最后只得摇了摇头,说道:“墨家是诸子百家中最严密的一个组织,其领袖被称为墨家钜子,墨子本人便是第一代墨家钜子,墨子嫡传弟子禽滑釐是第二任钜子,孟胜为三代墨家钜子,三年前有传言说,有异人田襄子成为了第四代墨家钜子,但今日我遇见你,见识了你所打造的算盘,却认为你是当代墨家钜子。”

王君临一脸恍然,说道:“原来如此,只是孙真人为何一定认为我是当代墨家钜子?”

孙思邈一脸感慨的说道:“因为每一代墨家钜子都是最聪明、最博学,且对机关之道最精通之人。你能够制造出算盘这等神器,我很难相信那田襄子会有你聪明。”

王君临不想纠缠自己是否有孙思邈所说那般聪敏和博学,更不可能解释算盘是四百多年后某人所发明,他一脸好奇的说道:“孙真人确定每一代墨家钜子都是世间最聪明和最博学,且最为精通机关之道的人。”

孙思邈想了一下,摇头道:“世家之大,能人异士何其多,我只能说在世间所有墨者中,能够成为钜子之人,一定是墨家一派中最聪明,最睿智,最博学,且最精通机关一道之人。”

王君临斩钉截铁的说道:“孙真人误会了,我不是墨家弟子,更不是墨家钜子。”

孙思邈又盯着王君临看了半响,最终好似勉强接受了王君临的说法,说道:“你若不是墨家弟子,这算盘传世之后,那田襄子必定会来找你。”

王君临突然问道:“不知孙真人出自何门派?今日来找我又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