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么主意?且说来听听。”杨广脸色一喜,关切地问。
罗昭云回答:“先由朝廷确定科考书目和范围,作为官方教材,然后大量印刷书籍,降低书籍的成本,普及到寒门,这样一来,草根阶层的寒士,就能接触到才学,打破贵族的文化垄断,介时,人才势必如雨后春笋,将层出不穷。”
杨广听他说得新颖,又不乏道理,连连点头,不过也有狐疑,询问:“什么是印书,目前大隋的书籍,可都是手抄?”
罗昭云学过历史,也清楚印刷术的发展史,其实在中国古代,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只不过是小面积的印章,没有想到用于印书,直到唐代中期才出现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后期才普遍使用,到了北宋时代,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更大的进步。
他微微一笑道:“陛下的玉玺、印章上,是否可以印字?”
杨广闻言一愣,下意识地说:“那是当然。”
罗昭云继续道:“如果陛下找工匠,在一块木板上刻满反体,刷上墨泥,然后把空白纸放上,就可以不断重复印刷了,一个木板,足可以印刷成千上万次,朝廷准备一冬,来年春天,就可以大批量印刷科考书籍,在京城、各州县限购出售,以家为单位,这样一来,我泱泱大隋,文化普及了民间,何愁人才不出?”
“精彩!”隋炀帝一拍桌案,笑容夸张,龙颜大悦,这个方案,瞬间就解决了他心中的难题,而且,还是文化下移,还是一项利在春秋的大事啊,由他这个皇帝来推行,日后史书上都得有浓浓一笔了。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在这深秋季节,庭院徘徊,梧桐叶上,尽是萧萧雨滴。
秋已经过,冬季到来,落叶纷纷,天地一片肃杀。
罗昭云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这一日,他的清净之日终于打破,因为宫内来了圣旨,喧他入宫觐见了。
他穿戴一身锦袍,眉清目秀,英伟挺拔,骑上了的卢马,前后跟着三十位武士,护送前往宫城,这些人,是他的亲卫。
到了皇城前的广场,这些佩刀亲卫全部驻足,没有资格进入皇城了,连马都要留在外面。
罗昭云下马之后,整理一下衣袍,给宫城守卫出示了腰牌,然后进入了皇城,在宫城的时候,有内侍太监等候,引领着他,进入宫苑,去往杨广所在的安仁殿。
这不是皇帝办公的殿宇,而是平时休息、停歇、养心的大殿,隋炀帝把他叫到这里,自然有他的打算,不想让消息外泄。
毕竟去办公场所,显得很重视,委托重任,公事公办。在安仁殿,倒是有怀柔、宠信的味道。
“微臣叩见陛下!”罗昭云行宫廷君臣大礼。
杨广看他气色恢复不错,没有大碍,微微点头,挥手道:“免礼起身,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