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昭云有些心虚,毕竟这一句出自韩语的《师说》,太过有名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估计有点文化的人,都能张口说出来,所以他有时冲口而出,看似在他那个时代很普通的谚语,但是对于隋朝的人而言,就是惊人之作了。
此时,他看出少年无忌的表情变化,心中有数,微笑道:“长孙将军要与周将军下棋,不如我跟无忌去切磋交流吧,看看他平时都在如此修身、学文的!”
“也好,昭云,你就去陪犬子吧,给他树立个好榜样,日后若是他能像你一样出色,也不枉我这样宠爱、培养了。”长孙晟很乐意看到罗昭云能跟儿子无忌加近往来,做父亲的,都希望自己孩子能跟优秀的孩子做朋友。
其实长孙府除了长孙无忌外,还有几位小郎君,都是长孙晟的儿子,不过,与长孙无忌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长孙晟与第一任妻子生二子,长孙无宪和长孙安世,又有侍妾所生庶子,长孙无乃和长孙无傲,现今皆已长大成人。
直到十多年前,发妻去世后,长孙晟长孙晟续弦高氏,出自渤海高氏,是地方门阀大族,生下长孙无忌,还有一个女儿,由于高氏才学出众,又是名望贵族的千金,深受长孙晟的疼爱,自然对这一双儿女,更加溺爱了。
罗昭云起身穿上履靴,然后跟着长孙无忌,走出中堂,穿过园林区,来到无忌居住的小院子里。
“你用多少斤的武器?”
“四十多斤吧!”
“哦,比我的沉!”长孙无忌还只是使用十斤的普通横刀,一听说对方使用四十斤的重兵,顿时没了脾气。
按照大隋军中猛将的衡量之法,武器每多出十斤,除了那种天生神力之人外,都代表着功夫精深了一层,已练劲上身,愈发凝练沉厚,一点点使身体增长了气力,常年苦功,没有任何取巧之处,都是实力的象征。
罗昭云看出长孙晟晚年得子,很疼爱长孙无忌,如何肯让他不要命的练武?而且,长孙无忌生活无忧,母亲高氏正得宠,贵为一家主母了,每日锦袍玉食,像这样的贵族公子哥,有几个肯不分昼夜苦练武功?
当初罗昭云因为处境危险,为了自保,日后有机会出人头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心智成熟又坚定,才会那样拼命地苦练,只用了四年,就取得了不俗的实力。
而长孙无忌没有他那样紧迫的环境和生存压力,所以做不到对自己那样狠,功夫进步,也就很有限了!
。
长孙无忌只有十岁,眉峰很浓,双目炯炯,走上台阶后,并没有脱鞋上软榻,而是站在屋地木板上,朝着周罗睺恭敬拱手道:“见过周伯伯!”
“无忌走路沉稳不少,似乎功夫比前几日的更熟练了,看来这段日子,没少下苦功啊!”
“周伯伯好眼力,一眼就能看出我这些日子的进步,侄儿佩服!”
长孙晟笑呵呵地道:“你这是明着捧你周伯,实际是暗夸自己进步吧,小小年纪,有锋芒是好事,但不可盲目自大,瞧瞧人家罗成,可比你稳重、谦虚多了。”
长孙无忌听完,有些不服气地转过身子,目光仔细盯着罗昭云,打量着比他大几岁的少年,带着几许好奇的神色,还有攀比之心。
这两日长孙无忌从父亲那里,听到了罗成的事迹,本来他自诩文武不俗,日后在京城内定会成为年轻俊杰,少有人比他有才能。
可是当他听过罗成的事迹后,心中暗惊,对方十四岁敢上沙场,厮杀凶恶的突厥骑兵,成为先锋军的校尉,斩杀近百敌人,这等威名,让他这个十岁小孩子有些震撼。
再过四年,自己敢去边疆,真刀真枪地杀敌吗?
以自己的文采,那时能写出那样的惊才艳绝的诗文吗?
这两个疑问,彻底把他自己给问住了,虽然不服气,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未必能做得到!
“你就是边疆杀敌的罗成校尉?那些敌人真的是你亲手杀的吗?”
罗昭云淡淡一笑,点头道:“这还有假吗,周将军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不错,在我军中,怎么会有滥竽充数,虚报夸大之人?昭云文武全才,可是你的好榜样,你二人年纪相仿,日后多交流、切磋,说不定能成为好伙伴!”